解读“恐艾症”

2023-02-15 01:2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恐艾症”》,欢迎阅读!
解读,艾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恐艾症

作者:

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5

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病人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等。 为什么会恐艾

恐艾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

根据现有科技调查,和艾滋病病人日常接触基本不会传染艾滋病。恐艾者应该多了解一些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人本身由于社会群体的疏远,也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和他们做朋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恐艾症分型

艾滋病恐惧症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障碍。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积极的作用,但有部分人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的恐惧心理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艾滋病恐惧症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相关报道就会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情绪;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唉声叹气等。

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等。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等。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或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做完全没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

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检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大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旦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需要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同时需要结合针对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证明,干燥环境中艾滋病病毒的活性会在几小时内降低90%99%603小时或8030分钟就可灭活艾滋病病毒;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比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低得多,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艾滋病病毒。因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以及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艾滋病病毒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3.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4.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繁殖。蚊子在吸血时,不会将已吸进体内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的身体中,而是注入唾液作为润滑剂以便吸血。蚊子吸血后通常不会马上去叮咬下一个个体,而是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消化吸进体内的血液。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因蚊子或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报道。(部分文字来源于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e4d5fd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