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创造性叛逆视角下的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欢迎阅读!
创造性叛逆视角下的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
作者:徐维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11期
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 徐 维
【摘 要】本文从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出发,结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对创造性叛逆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了唐诗是可以翻译的以及创造叛逆在唐诗英译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以后的诗歌英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繁荣,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国外学者。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诗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唐诗又是最吸引人注意的宏伟篇章。“李唐三百年,留诗五万首”,唐代诗歌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主题丰富多彩,成就了很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是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财富。唐诗英译的历史由来已久,众多的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将这一宝贵财富通过翻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去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因为唐诗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结构和特点,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如音律问题,文化意象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将唐诗形神兼备的“转移”到异域文化中去一直是翻译界所关注的焦点。所以一直以来就有关于诗歌,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问题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诗歌是不可以翻译的。但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优秀的译作不断涌现,例如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颇受好评。这些译作的出现表明了一点,唐诗是可以翻译的,只是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本论文以“翻译是创造性叛逆”为理论基础,主要以许渊冲英译唐诗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叛逆。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翻译;唐诗三百首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与“叛逆性”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进程中,造就了中国伟大不朽的诗歌,每一首看似简短的诗歌中,蕴含了无尽的情感。一部优秀的诗作,就是陶艺家手中一部完美的陶艺品,每一个陶艺家,在塑造艺术品的最初阶段,拥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不过是一抔黄土而已,但是在塑造过程中,思想传统、观念陈旧的陶艺家会将自己脑海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这些一成不变的形状,诉诸于实践中,塑造出来的成品,不过是大千艺术品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没有任何新意;而另外一种陶艺家,则是敢于运用新的观念、敢于将自己的无限遐想投放到作品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手中的艺术品,融入自己的灵魂与情感,这样的陶艺品,我们更乐于接受,不是吗?陶艺家和陶艺品之间关系,正如译者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一样,作为一个优秀的译者,不是能够完完全全用自己所熟知的语言知识、文学构架将原著“原封不动”的翻译出来就可以的,而是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原著作者、内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的深刻了解之后,充分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相似的情感经历融入其中,这样的译著,读者才可以感受到优秀文学的感染力和一个优秀作家的灵魂独白。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许多多的翻译学者会将本人的翻译技巧与文学翻译的标准相结合。茅盾说过:“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应该是用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在后期,钱钟书也在他的著作中说过:“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即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风味,就算得入于‘化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e2ace51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