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禅悟生活》,欢迎阅读!
禅悟与生活
一阵风吹过,窗帘飘动。
忽然想起禅宗的那段经典对话。
一天, 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 “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慧能的说法是,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人的心动了。
这就奇怪了,万物运行自有其规律,怎么都把它归结为心的感知。 这或者就是“禅意”“佛性”了。
在禅师眼里,一花一净土,一沙一如来,参禅悟禅时,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禅是对人生对事物进行最深入、最细微、最独到的品味,也是看透生死名利红尘俗世多纷扰、体会人生哲理的从容,更是对人生苦难的哲理思考与奇妙解脱。
所以,禅注重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事物生命的独特认识,那是空前绝后大智慧。非大智慧不能领悟大世界。 这岂是吾辈所能理解。
但窗外亦树影婆娑,仿佛那是一棵菩提树,于是繁杂的心也便多了些空灵。 心想,何不在拈花微笑之间悟禅的真谛,只手之声 聆听心灵深处的密音。 点亮心灯一盏 ,天地自然光明。
千江有水千江月 ,放舍尘根清闲自在如白云,这样快乐逍遥。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活在当下,脚下踏去是坦途 又何来苦恼与忧愁。
这样一想,前面仿佛什么都不动了。
下面是一个禅门故事
慧能(后代称为禅宗六祖)参拜弘忍大师(五祖)学法。慧能第一次见到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那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世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了仍随口说﹕“你世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这才使弘忍微微吃惊。慧能的回答使弘忍不便回绝,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欢快。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但慧能没资格参加,因为他只是干杂事的。神秀是众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给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分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慧能得到祖传衣钵后返回广东。为躲藏“物色之者”加害,他在四会一带的渡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
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这年的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了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到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年。其间,韶州剌史韦璩也常他到城里的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慧能的言行后被其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 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行为记录能被称做 “经”,而一个宗派祖言行录也被称做“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拈花微笑之间心悟禅的真谛 只手之声 聆听心灵深处的密音 读经三千 不如灵心一闪 六祖原来不识字 心为修行初渡头
心无外物 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点亮心灯一盏 天地自然光明 异想开天 千江有水千江月 悟空 灵光刹那间
会心会意 禅意如盛开的花朵 “我执”是自缚的蚕茧 病痛源自执著心
放舍尘根清闲自在如白云 不必回头彼岸此刻在脚下 放下就踏上了苦海的岸 心里放下 才是真放下 一切放下方为解脱 死亡才是终身大事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活在当下 脚下踏去是坦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d98329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