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

2023-02-22 04:34: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的一生》,欢迎阅读!
杜甫,一生


杜甫生平

杜甫,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直到杜甫在朝中任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负责祭祀、礼乐。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此时,杜甫的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怒。这个时期多是郁郁不得志和报国无门的意气风发。

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才得到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乾元二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在这个是时期的他在国家山河如下分崩离析的时刻,作为一个心怀国家的人,有一笔廖尽世事苦楚和悲欢,但也是他诗歌最为辉煌的时期....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两年后,他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一千多首诗。这时的他看尽世事,年老志存,志存身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d88ce5c2cc58bd63086bd7e.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