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评课《画杨桃》》》,欢迎阅读!
评《画杨桃》一课
——紧扣课标,大胆取舍
听完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看,所看到的金花的优点就不一样,不要想当然,把金花看走了样。
《画杨桃》这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三篇课文,应该说,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这个道理。纵观金花的这节课,能够紧紧地围绕单元的主题,紧扣新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的相关要求展开教学,教学环节相扣紧密,知识与能力点铺设有致,安排得当,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思相得益彰,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讲,金花的本节课有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一, 详备教案,深究教材。
备一个详细的教案,尽量预设得更多,这一点,我觉得对一个新教师来说,还是特别重要的。新教师毕竟经验不多,对课堂无法做到像老教师那样调控自如,预设得详细了,课堂上走的弯路相对要少。同时,对于教材,从金花这堂课看得出,金花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究的,也很到位,重难点突出。说实话,我在上这堂课时,由于最近准备那基本功的事,对于教材就没有金花探究得这么深这么细,所以课堂上就没有金花弄得这么充实。听完课后,我再仔细翻看了教参及其它资料,发现在课堂上,我很多东西根本没想到,所以学生在我这节课上所学到的就太有限了。
二、指导学法,教得容易,学得轻松。
课上,金花一开课不久就复习了读懂课文的常用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句、标点符号,理清段与段、句与句的联系;中心句,表达方式等(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个人想法,我觉得文章的表达方式好像不是(反问、疑问、比喻、拟人等,而应该是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还请各位一起商榷),而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金花就真正让学生按照这个要求来学习,如,抓住关键词句“父亲与老师的话”,标点符号省略号等。一管窥全豹,可以推测出,平时的课堂,金花一定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学生读完小学,基本上就能自主展开学习了,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估计就是这么个意思。
三、重视朗读,有指导,有提高。
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到课堂的实践行为,金花都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指导,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具体到这堂课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是比较多的,有一定的力度。如指导朗读“父亲的严格,老师开始的严肃及后来的和颜悦色等”,通过朗读与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这符合新课标中的,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总之,金花这堂课优点非常之多。当然,课总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才是有价值的课,才有进一步探究价值的课。具体来说,我对这课有以下两个建议:
一、 大胆设计,因课而异,取舍得当。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金花这节课上得中规中矩,创新不够。这篇课文,及这组课文,有一个相同点,即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领悟道理,就得先读懂故事,道理怎么来的?是通过演绎故事来的,没有故事,自然没有道理,就算有,也是空中楼阁。所以,我觉得先要学故事,读懂故事,才自然而然引出道理。课上,金花先
把课文的两个揭示道理句子提出来学习,而且是重笔墨来学,花了将近二十分钟。这样,学生可能能将这道理记下来,但是是机械的记忆,没有理解。而这道理正是本课的重点所在。这样,重点就突破得不是很好了。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来设计,先从课题让学生质疑出几个问题,如,谁在画杨桃,怎样画,画得怎样等,然后从这几个问题入手,先将故事学一学,在学故事时,放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因为简单。重点指导两点,一是学生和老师语气神态的变化及原因探究;指导好省略号的朗读。故事学完了,自然引出道理,在学道理时,让学生将父亲与老师的话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再多角度地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做好引导,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与提炼。
由故事引出道理,再重点学道理,再拓展道理,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该会更浓一些。
二、 把握学科特点,重视朗读指导,突出语文味儿
语文姓语,不姓品,也不姓科。所以,语文课尽量要突出语文味儿。在这一点上,金花还是很有意识的。课堂上读得多,品词品句多。不过,这课的个别环节似乎与“语文”二字关联不大,比如,通过辨认图片的小游戏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课文中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这个环节大概花了5分钟,如果仅仅是为达成“进一步明白”这个目标,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这个环节有点像科学课了。要是我,我可能会省掉这个环节或简化,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相关的事例即可,这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进行说话表达的训练。重点就只要抓住课文中的“杨桃”来进行“角度”的阐述。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尽量做得不着痕迹,不要经常直白地使用“这里用什么语气读”,这样感觉是为了读出某种语气而去朗读。我们可以先请学生读,再请其它同学评价,觉得哪个地方读得好,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设置出一些情境,把学生置于情境中,这样指导可能更给力。同时,适当的时候,老师的范读也是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这节课的两个建议,如果追寻到细节,我还有两点想与金花及各位同仁分享一下:一是,我非常赞成上次王主任在评课的时候说到的关于提问的这一点,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尽量不要太碎,能够让学生说一段话的,就不要设计一个只能让他说半段话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完整地表达一个句子时,就不要只让他有说句话的机会。课堂上尽量少问诸如“老师告诉我们怎么样?态度怎么样?”等,可以改为“老师告诉我们什么呢?说一说老师的态度。”学生能够说的,我们就尽量不要帮他说。二是,拓展设计中的两个作业,一是查资料了解作者。我在网上查了下,岑桑应该是顺德作家,其它好像特别的地方不是很多。我不知道金花在设计这个练习的时候目的是什么?能不能改成课后的摘录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个人觉得这个命题有点太模糊,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很多同学不知怎么下笔。体会?体会什么?能不能具体一点呢,如,可不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道理,再让学生写一写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或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结果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我个人对金花这堂课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d849a5dba1aa8114431d9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