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2022-04-24 04:2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社区建设概论》,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概论,城市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一,填空题 1,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

基本类型. 观功能)三种作用 37,观察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对非语言行为的收7 9,改变地坪高度的手段是( 护坡) 集)。 8 0,环境小品根据其设置的环境可分为( 街道广38,属于外部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有(限定基本场小品、绿地小品) 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其他较大的构筑物)。 二,名词解释 2,居住区的人口规模一般为(30000-50000人).

3,从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

4,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是(住宅群落)

5,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是(财务问题). 6,住宅区的系统一般可分为(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绿地与场地).

7,住宅区的社区系统一般包括(生活保障,育才就业,交流参与,运营). 8,1954年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9,住宅区的设施分为六大类即(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体制设施和市政设施)

10,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是(居住组团). 11,(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 12,住宅区道路分为(宅间路,组团路,小区路,居住区道路)四级.

13,(社区运营系统)是社区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

15,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等级"学说,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6,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有(社区发展,生态优化和共享社区)

17,卫生包括(环境卫生和生理卫生)两个方面的含义

18,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9,自然景色的典型布局是(跌落型住宅和面向水体开放的布局)

20,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要求、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设与运营的经济性以及景观形象的塑造)

21,就居住小区而言,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控制指标为(居住区45%-60%,8%-15%;居住小区55%-65%,7%-13%;居住组团60%-75%,5%-12%.)

22,在人口密度为(800人/公顷)左右或以上的住宅应该考虑户外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争取复合化的利用方式.

23,居住区级的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

24,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主要方式为(人车分行) 25,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属于(半私密)空间. 26,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用地,设施,空间,景观.)四个部分.

27,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28,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秘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 29,居民调查结果是否有效和合理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调查内容) 30,为了解居民目前的居住生活状况和规律需要作(实况)调查

31,一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

32,居民调查调查目的来看,有(实况调查意向调查,评价调查)三种.

33,问卷调查的最后步骤是(预先测验)。 34,(问卷设计)是问卷是否有效的关键. 35,封闭性问题又称(定选性问题)

36,问卷设计涉及到的回答问题的答案设计般有(定名变数答案,定序答案,定距答案)三种

39,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是 围合 40,消极空间包括(住宅区边缘 )空间. 41,在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上较多的运用的空间限定方式是(运用围合的空间限定)。 42,一般来说,住宅区的外部空间的D/H在1-3之间)为宜. 4 3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为(1 4 4,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能使每个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的布置方式是(行列式)。 4 5商业性空间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宜采取的空间形式是(街道型)。 4 6空间具有层次性,它由(人心理上的安全感) 4 7,相对完整的,较多(出入口)的空间是形成积极的外部空间的基本条件。 4 8空间有(流动的带形空间和静止的院落空间) 4 9,一般一个城市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是20-25米)。 5 0,日照间距的确定是以(太阳的高度角与方位角)为依据。 5 1保证住宅日照并满足日照标准的前提(合理的住宅朝向)。 5 2,住宅区的开放空间体系主要由(公共绿地与场地空间系统和道路空间系统)。 5 3,对各种人群来说,选择交通方式最主要的考虑要素是[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是体能;高收入者是交通时间;低收入者是交通费用)。 5 4通勤性交通包括(居民上下班,上下学内容) 5 5,生活性交通包括(居民为购物,娱乐,交往等其他日常活动需要而发生的交通)。 5 6,服务性交通包括(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 5 7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 5 8,人车混行的组织方式主要路网一般采用的布局方式是(互通型) 5 9,居住小区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 6 0,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通路) 6 1,住宅区交通组织方式是(人车混行和人车分行) 6 2,住宅区的通路有(步行路和车行路 )两种 6 3,(通达性)是通路最主要的布局要求。 6 4,住宅区停车设施的服务对象的最大是( 居民的私人停车) 6 5,停车设施较合理的布局方式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6 6,一般居民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应该以(分散为主) 6 7,物业管理机构一般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 6 8,有( 青少年运动场地 )户外设施应在住宅区内相对独立的地段。 6 9,住宅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 公益性设施、盈利性设施 7 0,在住宅区中主要的供水设施是( 水泵房 7 1,排水系统包括( 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7 2,住宅区环卫的主要工作是( 生活垃圾)收运 7 3,住宅区的安全设施根据所采用的安全系统,一般较常用的有( 对讲系统(包括可视对讲系统)设施、视频监视系统设计 7 4,软质景观有( 植物配置与种植布局 7 5,道路绿地的主要作用是( 景观性 7 6,在整个公共绿地中一般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用地的比列不应小于( 73%-87% 7 7,住宅区的户外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硬质景观 )两大类 7 8,住宅区的绿地有( 使用功能、生态功能、景1

1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用地为10~~35公顷。 3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4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5需求层次理论—— 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住宅区建筑密度(净) = 住宅区某项建筑总基底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密度 7住宅区容积率 = 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8居住区的社区系统——一般包括社区生活保障系统、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社区运营系统四大系统。 9服务半径——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各项设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是设施的规模效益。 10领域感——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 11研究目的适切性——指调查研究的目的需要被回答者理解并确信是正当的、值得做的和为一个良好目的服务等等,使回答者愿意并有效地回答问卷。 12访谈调查——是一种由调查人员(访谈员)与调查者面对面直接提问并回答的调查方式。它能够处理一些复杂问题,同时它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访谈的情境和访谈对象使访谈员有可能决定什么问题是适宜的,或在回答者回答一个问题有误时可以重复提该问题。 13附属空间——指一些能减小空尺度并造成亲切感的附属要素所创造的一个“空间内的空间” 14日照标准——是按在某一规定的时日住宅底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来规定的。 15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16自然通风——指空气借助风压或热压而流动,使室内外空气得以交换。 17通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和街道。 18宅间小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通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他等级道路的作用。 19街道——指那些两侧建筑毗邻的通路,两侧的建筑大多是居民使用频率较高、有着较多的吸引居民的设施,通行、观景、休闲散步和邻里交往往往在这通路上同时发生。 20住宅区的设施——一般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停车设施、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六大类。 21住宅区的供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水、绿化用水、环境清洁用水和消防用水五类。


22对讲系统——指住户与来访者之间通过对讲机(包括可视对讲机)进行单元门或院落门门锁开启的安全系统,它包括一对电源线和一对信号线以及安装在住户户内、单元门、院落门和住宅区保安管理监控室的控制系统装置。 23社区管理机构——是一种由行政管理与居民业主委员会管理共同构成的综合性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对关系到住宅区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和住户利益事务的居民意愿、意见的征求以及讨论决策。 24住宅区公共绿地——其定性的含义是指不属于住宅区其他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停车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以及其他用地)、为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享用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集中绿地、各类户外场地(不包括标准的运动场)、居住组团绿地、较大的住宅院落绿地或场地。

25边缘——指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之间、不同用途场地不同、地面与墙的交接处以及不同地坪高差的衔接处等边界。 三、问答题:

1、什么叫社区?形成社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2、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是什么?

答: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3、各类设施布局有哪些要求?(38-40图) 答:

4住宅区规划结构所包含的基本因素 答:

5、问卷设计应该注意的的问题? 答:1)问卷设计的关键术语是“适切”,它包含研究目的适切、问题切合研究目的、问题切合回答者个人。2)问卷的提问方式、版面设计、甚至问卷纸张的形式和色彩均应该亲切近人并富有启发性,以引起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兴趣,提高调查成功率和质量。3)问卷的提问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避免可能使问题含糊不清的用词。4)问卷量不宜过大, 一般最好不要超过四页。5)问设计还涉及到回答问题的答案设计一般有定名变数、定序变数、定距量表三种基本类型,另外还应该考虑问题次序的安排和写问卷介绍词。 6、围合空间的特点?

答:①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秘密性;围合的空间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③围合的空间可以以减少破坏行为;④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7、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构筑适宜在其中进行各类户外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②满足住户户内的基本生理和物理要求,满足住宅间基本的安全和心理要求;③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

8影响居民内外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因素有哪些? 答:与居民户内外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条件相关的因素有日照、日照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和噪声防治五个方面。

9住宅群规划布局与风道组织的几种方式? 答:①建筑错列布置,以增大建筑的迎风面;②高建筑结合布置将较低的建筑布置在迎风面;③长建筑结合布置和院落开口迎向主导风向;建筑疏密风道断面变小,使风速加大,可改善东西向建筑的通风。

10论述:住宅区噪声主要来自于哪三个方面?防 治措施? 答:住宅区的噪声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和工业生产噪声。 如何防治社区的噪声:①交通噪声主要来自区内外的地面交通的噪声,当然对来自空中的交通噪声也必须在住宅区选址时加以注意。对于来自区外的城市交通噪声主要采用“避”与“隔”的方法处理;而对于产生于区内的交通噪声则通过住宅区自身的规划布局在交通组织和道路、停车设施布局上采用分区或隔离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②住宅区的人群活动噪声主要来自于区内的一公共设施,如学校、市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等。这些噪声强度不大,间歇而定时出现,同时在许多情况下考虑到居民使用的近便而需要将这些场地靠近住宅。因此,对于这些易于产生较大的人群活动噪声的设施,一般在居民使用便利的距离内,虑安排在影响面最小的位置并尽量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③工业生产噪声主要来自于住宅区外或少量现已存在的工厂,即使住宅区内需要安排一些生产设施也应该是对居住环境影响极小的那类(包括噪声影响)。对工业生产噪声主要采取防护隔离的措施。 11“人车分行”交通组织方式,在住宅区的路网布局上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①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通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②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饶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③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④步行路应该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务设施串连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12、住宅区的路网布局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①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②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③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④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⑤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住宅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⑥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13、住宅区工程网线综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①各类管线布置应整体规划,近远结合,并预留今后可能建设的工程管线的管位。②各类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走向应沿道路或平行主体建筑布置,并力求短捷,减少交叉。③各类管线应满足相互间水平、竖向间距和各自的埋深的要求。当综合布置地下管线发生矛盾时,应采取的避让原则为: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易弯管让不易弯管、临时管让永久管、工程量让大工程量、新建管让已建管、检修少而方便的管让检修多而不易修的管。

14、住宅区停车设施应该怎样规划布局? 答:住宅区停车设施建设可以根据条件和规划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如可与住宅结合,设于住宅底层的架空层内或设于住宅的地下、半地下层内;可与公共设施(建筑)结合,设于公建的屋顶、底层、地下或半地下等;可通过路面放宽将停车位设在路边;可与绿地和场地结合设在绿地中,或利用绿地和场地的地下或半地下空间,并在上面覆土绿化或作为活动场地。

15论述:各类户外活动场地设施配置与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答:住宅区的户外场地设施包括户外活动场地、宅院落以及其中的各类活动设施和配套设施。户外活动场地在住宅区中有幼儿游戏场院地、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和包括老年人健身与消闲场地在内的社会活动场地。各类活动设施包括幼儿和儿童的游戏具、青少年运动运动器械和为老年人健身与消闲使用的设施。配套设施包括各类场地中必要的桌凳、亭廊、构架、废物箱、照明灯、矮墙和景观性

2

小品如雕塑、喷水等。

绿化是户外场地必备的要素,它起着营造环境、分隔空间、构筑景观的作用,绿地布局、绿化设计是户外场地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户外活动场地的配置与设计应该以居民的年龄结构为基础,其分类与设计是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活动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以及行为特征来进行的。 按照年龄组,0-2岁为婴儿,3-5岁为幼儿6-11岁为少儿,12-17岁为青少年,18-24岁为青年,25-64岁为成年,65岁以上为老年。在老年人中还应该根据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和活动特点划分为65-75岁、76-85岁和86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另外,还必须考虑残疾人的不同生理和活动特点。

幼儿游戏场地的位置应该尽可能地接近住户或住宅单元,以便家长能够及时、方便甚至在户内进行的监护,一般希望有一个相对围合和空间,而住宅院落是一个理想的位置,但要保证基本没有交通----特别是机动车交通的穿越。它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米,或每20-30幼儿(或每30-60户)一处。儿童游戏场地宜设在住宅群落空间中,可设在住宅院落的出入口附近,有可能时宜设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若干个住宅院落组成的住宅群落(约150户,或100个儿童)设一处儿童游戏场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相当于居住区中的一个居住组团。青少年活动与运动场地应设在住宅区内相对独立的地段,200户设一处,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

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一般需要考虑家长监护或陪伴时使用的休息设施,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成人或老年人在监护或陪伴时相互交往的可能。

老年人的健身与消闲场地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往往会有不同的使用内容和使用对象。早晨是老年人晨练的主要时间,午主要是老年人碰面和交流的时间,其他时间可能作为青少年或家庭户外活动(如游玩、散步、读书等)的空间,而假日更多的是住宅区居民家庭户外活动的场所,有时也会是社区活动的地点。因此老年人的健身与消闲场地应该考虑多样化的用途,置布局宜结合在住宅区各种形式的集中绿地内,务半径一般在200-300米左右。 16、铺底设计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①铺地设计主要从满足使用要求(感觉与触觉)和景观要求(视觉)两方面出发,考虑舒适、自然、协调而对地坪的铺装在材料、色彩、组合三方面作设计。第一要考虑地面的坚固、耐磨和防滑,即行走、活动和安全的要求;第二要利用地面材料、色彩和组合图案引导方向和限定场地界限;第三要通过一种能表现和强化特定场地特性的组合(包括材料、色彩和图案)创造地面景观;第四应该与周建筑物形成良好的结合关系。②地坪材料可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类,它们都具有质感、色彩、尺度与形状四个要素。在选择时既然应该考虑上述的使用与景观要求,同时也必须考虑造价方面的情况。材料的质感与色彩是相关的,不可能不考虑质感就去选择色彩,对自然材料尤其如此。同时,也不能脱离了环境去选择色彩,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其色彩形成联系可对比。

17. 场所的意义?①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它反映出人对居住环境所体现的自身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的需求。场地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场所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而特征则与居住环境的形象识别性、社会归属性有着直接的联系。②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场所必定与某些事件、某些意义相关,其主体是人以及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所体现出的意义,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占有可以使场所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产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由此,它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d67558284868762caaed52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