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

2022-12-14 02:2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欢迎阅读!
村庄,振兴,乡村,基于,战略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

摘要: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开启了一条推进村庄创新型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建设道路,在全新的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村庄发展建设需要选择新思路、启用新方法,坚持规划为先、规划导向、规划约束,全面制定和优化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出发,通过建立目标体系、明确空间落位、确定近期实施,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东部三村;乡村振兴;三生空间

河谷山川与民族文化相交融的景观是乌鲁木齐市近郊村庄——东部三村的主要景观特征,具有哈萨克族、回族、汉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文化承,是多彩民族特色的共享之地,以丰富民俗资源、优良生态植被环境以及浓郁地方风情为依托,以山川河谷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多姿多彩的乡村风貌为主要特色。主导产业以农牧业为主,民俗旅游接待产业逐步兴起,但仍缺乏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优势产业的引领,村庄的品质也亟待提升,东部三村的发展需要在乡村振兴战背景下,开拓一条推进村庄创新型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建设道路,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一、产业兴旺是重点

秉承错位发展、各取所长,一村一精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提高农业水利机械化水平,推动一产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品牌+特色+精品+旅游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评定东部三村产业发展基础,包括土地资源、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农牧业基础、旅游资源、配套服务建设等,结合各村产业发展特点,拓展延伸产业链,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催生创意农业、教育业等拓展类型;田园综合体等产城融合类型;在线农业、智慧农业、农业众筹等新技术渗透类型,全面推进农牧业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利用葛家沟村紧邻城区的地缘优势,引入寿养旅居与新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生态体验、养生度假、打造乡村养生绿色产业体系,建设集养生农场、养生餐饮、疗养康复、运动娱乐为一体的都市养生基地;利用石人子沟丰富的农田资源、花卉规模种植基础,引入休闲农业与新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核心突出林地花卉、有机农业,以四季花海安全食品养生为主题,以品牌培育为目标,实现农业、科教、旅游观光等多重效益。可采取民宿、精品农家乐、小户型独立农庄、高度私密农庄、共享型农庄等多种形式,设置市民农园、亲子菜园、果蔬采摘等休闲体验项目,引入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兼具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等多功能复合的田园综合体;利用涝坝沟村哈萨克牧业村的民俗、牧业优势,以农区牧家为主题,引入民俗体验与新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哈萨克族饮食、歌舞、民俗文化等因素为支撑,打造住毡房、品美食、赏歌舞、观赛马、学手艺精品观光体验项目,建设赛马场、马术俱乐部,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加游客参与性,实现互动、体验的目的;最后结合东部三村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三村联动,引入户外休闲与新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三村乐活步道,串联村庄与水墨天山步道共同构建乡村畅游网络,推动东部三村向全域旅游发展。


二、文化振兴是动力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又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留得住乡愁,以乡土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东部三村既有悠远奇特的天山风景,也有浪漫辽阔的草原风光,更有生趣盎然的田园风情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河谷山川与民族文化共享交融是东部三村主要的文化特征体现。规划以农耕田园、牧野风情、风貌景观、民风民俗、运动养生为多元文化经脉,将东部三村划分为天山寻梦田园风光休闲区、桃源人家乡韵农事休闲区、归园田居生态田园游憩区、百泉牧野悠然山居探险区、牧时光牧场风情游览区、问道自然户外活动体验区、寿养旅居康养休闲服务区七大板块,展示文化与生态、产业交融的现代农村气质,建设集产、村、人、文、商、旅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乡村文化载体。 三、生态宜居是关键

规划以核心资源保护为根本目标,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为核心策略,以政策制度建设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加强东部三村生态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三区三线,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东部三村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规划通过生态分区引导设置不同的建设管控,将东部三村划分为高敏感生态区、中敏感生态区以及可建设利用区,并针对不同的管控区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通过河道治理及水源地保护措施,加强对水库、河流及灌溉渠系的水源保护体系;通过加强林地管理,保护古榆树林、蝴蝶谷核心景观林地等具有保存价值生物种群丰富的森林植被环境;通过立碑标示和动态监测,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天然石长城及地质断层等,最终使农村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四、人才振兴是基石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特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便利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一村一精品为核心宣传点,以乡愁为纽带,将青年双创引入乡村产业体系,搭建青年双创平台,创造就业机会,建立人才引进体系;通过新型通信网络互联网技术、突破落后人才下乡思维,整合高校等各类科技信息,实现城乡数据互通,建立以电脑、手机移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为支撑的智慧乡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下乡;通过建设专业人才队伍,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完善乡村人才结构,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五、组织振兴是保障

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自治制度,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新型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着力满足农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升村德治水平,实现乡村德治和自治良性互动,引导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发展;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建立健全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建设,建立城乡人口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议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d5f7c6e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