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中的“送别”意象赏读》,欢迎阅读!
古诗中的“送别”意象赏读
作者:方慧颖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第33期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古意】
送别友人的孤独寂寞
许浑非常喜欢写水、雨,来衬托他作品的情境。劳歌一曲,缆解舟行,在送别者眼中,显得匆遽而无奈。朋友走了,诗人并没走,而是独自喝醉了。待到酒醒时刻,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间。江面上的船已经看不到踪影,作者一个人顶着满天风雨下楼回家,那种深深的孤独在夜雨苍凉中格外入骨。 【今读】
动荡局势下的落寞与失意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这里的“山雨”不光指环境,也指代政局动荡,局势不明,如同山雨欲来风满楼,充满紧张气氛。因此,还可以用来形容政坛人物在纷乱的局势中下野。读到“满天风雨下西楼”,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孤寂的背影,踽踽独行,似满腹心思,又像是充满了期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意】
天涯处处是知己
和李白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不同,高适这首送别诗写得壮阔豪迈。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二人在寒冬时节送别,愁绪千丝万缕,但彼此的慰藉就像炉火,能带来暖意。高适直率地劝慰友人,不要长久地为愁云惨雾笼罩,身怀一技之长,天地间处处都能寻觅到知己。 【今读】
自信,会让人闪闪发光
即便前半生遭际坎坷,但终将有扬眉吐气、大展宏图的一日。恶劣的景色、环境的种种不如意,都可以视为人生的暂时障碍。眼前的凄惨沮丧不会磨灭掉强者的雄心万丈。高适一度贫贱无力付酒钱,最终却建功立业,大器晚成,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可见,成功的人生从来都不会有太晚的开始。 美文赏读
在诸多情感中,友情是最纯净的,无利益瓜葛,却能使两个不相干的人因为默契而交心一辈子,又因为保持了距离而自在从容,心无猜忌。
在唐诗的坐标图中寻找这一天的许浑并不难。横轴为年号,纵轴为地点,当公元838年的秋日与安徽城北的谢公亭交汇,离开的人和相送的人都在同一时空里互剖愁緒,没有人知道人走后的心情。只有一次,当李白站在黄鹤楼上凝望孤帆远影时,长江只还给他一片水天相接,他在楼头到底立了多久,直到孟浩然流离到视线之外。唯见长江天际流,大概一生豪放的李白在友人走后也会怅然若失。
这一天有两处景致为许浑的离愁画龙点睛,劳劳亭和谢公亭。
《孔雀东南飞》说:“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焦仲卿和刘兰芝末了还是要分别,一地忧伤。因此有“劳燕分飞”这个成语。劳劳,忧伤至极之态,三国时东吴建了一座劳劳亭,成为金陵送别的最佳场所。李白说:“天下伤心处,唯有劳劳亭。”劳歌一曲,缆解舟行,在许浑眼中是一种匆遽和无奈。
还有谢公亭,一座经历了多少离别的小站。那一年,谢公谢朓任宣城太守,相送范云去零陵,就此亭别过。反反复复的别离,使得谢亭风景染上了离愁。自谢朓,经李白,到许浑,人间沧海朝朝变,唯有城北谢公亭。
而这一年的许浑又做了什么?早岁游天台,仰望瀑布,远眺赤城,后北游塞上,更携书剑天涯,直到八年后归来长安及第,少年梦成,春风得意。而后,仕途开始有波折,虽及第,复
试却未通过。无奈之下,开始去地方做幕僚。公元838年的春天,自南海回到京口的村舍闲居,直到秋天,才去了谢朓当年任太守的地方——宣城,做了宣城当涂县的县尉,很快又被提升为县令。这一年的夏天,山南东道的州郡开始发洪水,宣城虽然幸免,但雨一直下,那年“满天风雨”是宣城天空常有的姿态。只是在风雨之前,他送走的究竟是谁?
这一年,崔龟从曾来过宣城,他们在敬亭山对饮,望断芳草斜阳,尽诉友情;他们游览谢朓楼,在他当年送别范云的小站把酒尽欢,甚至忘了怎么把他送到行船上,唱过怎样的歌,说过什么话,反正行船在满眼的绿与红之间消失。 也许,他送走的正是崔龟从。
我们可以尽情猜想。不管如何想象,乍读这首诗时,心就被“漫天风雨下西楼”定格了。漫天风雨下西楼,是扑面而来的恸。幸好,一颗善良的心在经历过离别后也会愈益温厚。 离开的这一刻,我们在深夜的凉风中各自祝福,也祝愿我们自己,山长水阔,后会有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d5030e1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