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起源及其辩证观

2023-03-06 14:33: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随笔 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起源及其辩证观》,欢迎阅读!
辩证,学说,中国,起源,阴阳
随笔 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起源及其辩证观

中国古代辩证法源于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的符号是“- -的符号是“-”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古代哲人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对立和消长的矛盾现象,进而总结出发生、发展、消长和转化是万物的基本规律。

一、古代阴阳学说不是来自人的玄想,而是源自古人对大自然和人自身的观察和总结 首先是对自然界,特别是对天地的观察。古人每天一起来就是先看天,看到太阳光从天上射下来都分为阳面和阴面,人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日出为昼,日落为夜,春发夏长,秋实冬藏,昼夜轮换,四时交替,天下地上的万物无不和这太阳光一样分出阴阳两面。

第二是对人自身,特别是对男(雄)女(雌)两性与阴阳关系的观察。人分为男女,动物分为雄雌,两性如天地间分为阴阳两面一样。男性如白天太阳一样刚健,女性如黑夜月亮一样温柔。阳代表了男性,阴代表了女性。昼夜交替,男女交合,四时循环,万物消长等等现象,都用阴阳作解读。这样,阴阳概念就在天地人之中产生了,成了古人分析万物的基本概念。

第三是对天地人及至万物阴阳关系从感悟到理性的总结什么东西最能代表阴阳呢?古人认为男女两性最能代表阴阳,若用符号代表,最有标志性的就是男女各自的生殖器官了。于是,古人就把男女各自的生殖器官作阴阳的符号,后经简化与演变就成了“-”代表阳,- - 代表阴。中国古代哲人从对阴阳现象的观察到对阴阳概念的感悟,又从感悟到理性的总结形成一种哲学理念的主要表现在对阴阳符号及其易变转化关系的确立和运用,其代表作就是《易经》

二、古人对阴阳关系的研究和运用,反映了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在中国古代就产生了。阳学说产生于中国的古代,虽不能完备地解释世界,但它的基础理念却是辩证的,主要有五个方面:

1、阴阳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大自然是一个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阴与阳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发生、成长、变化、消亡和转化的根本原因。荀子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帝内经·素问》有云:“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相错,而变由生。”比如,中国古人依据阴阳学原理,用金、木、水、火、土五类自然界物质运动形态,概括性地阐释世界万物矛盾运动相生相克的关系,由此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规律,它的哲学理念抽象的,但它首先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2、阴阳学认为,阴阳关系是矛盾的,相对应的。比如,美与丑、难与易、祸与福、高与低、内与外、寒与热等等,都反映了阴阳对应关系。世界一切事物无相对应的矛盾双方,就构不成事物对立统一的阴阳范畴。

3、阴阳学认为,阴阳关系是抗衡的,相互制约的。阴阳之间一强一弱的不平衡是常态,阴阳的任何一方过于强盛,对方就会受到抑制而趋弱;或者是任何一方过于不足,亦会导致对方相对亢奋。比如,寒与热、动与静、正与邪、强与弱等等,都存在着相互抗争、相互制约的态势。

4、阴阳学认为,阴阳关系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是相互为根又相互为用的。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在中医看症治病中备受重视和应用中医认为,无阳则阴无以为生,无阴则阳无以为


化。以气与血为例,气属阳,故有阳气之称,血属阴,故有阴血之谓;气能生血,行血,血能载气,养气;气虚可致血亏,血亏亦可致气虚。《黄帝内经·素问》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说明了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用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医药学是古人在有限度观察的情况下,运用阴阳学说和五行辩证关系学总结出来的。古人观察手段方法原始,居然能感悟出人体经络图及其治病机理,感悟出中医辩证看症和中药的辩证药理。古人之悟性绝非吾辈所能企及矣。

5阴阳学认为,阴阳关系是极则转化的。古人通过观察事物阴阳运动的属性转变情况,比如“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认为当事物的阴阳消长变化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它主要发生在事物矛盾运动的“极”或“重”的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物之极由乎变”“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也。老子《道德经》亦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综上所述的五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古人用阴阳的相反相成和相辅相成关系,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朴素地表述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cee293a580216fc700afd7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