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咏三叹念秋天》,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咏三叹念秋天
作者:易成英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6期
《秋天的怀念》是现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发表的一篇散文,曾经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据说现在是中学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说实话,对于一个不太爱读书的人来说,我对史铁生的认知,来自于一次学校普通话培训过程中,杜婧老师颇富感染力的朗诵。那天,她在台上朗诵的是《秋天的怀念》,那天,我在台下是双手互掐泣不成声。今天,她在汉江师院南风剧场的展示课上,选用的就是这篇课文。今天,她成功地吸引了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用心去读了这篇文章。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贾平凹说他“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许纪霖说:“在红卫兵一代中,史铁生也许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这样一个在文坛曾摘得十六项大奖的作家,为什么在心底始终保留着一个关于秋天的怀念?
跟随杜婧老师走进《秋天的怀念》,我读到了史铁生笔下的一咏三叹。 一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秋天的怀念》是对于母亲的怀念。关于母亲史铁生在许多作品中都有提到,是母亲的爱使他走出生命中残酷的青春——二十岁那年的厄运突降,不啻于让他的青春有了天崩地陷般毁灭,他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他在文中写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都是春天的象征,但是在当时史铁生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二十岁啊,花一般的年纪,一个有梦想的青年却不得不终生和轮椅打交道,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可是母亲没有把自己的悲伤加在我心上,母亲的一个“悄悄地躲”一个“偷偷地听”虽然时隔多年而且还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是“我”却记忆犹新,母亲这是对我的理解和心疼啊!
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母亲仅仅是喜欢花吗?不,母亲喜欢花是因为她热爱生命啊!她多希望已经对生活绝望的儿子和她一起去北海看看,看看虽然失去了家里“她侍弄的那些花”却仍然能拥有大片的花海!就像人生,即使失去了两条腿,仍然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可惜,当时的史铁生不懂。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母亲“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秋天的怀念》就像是一次忏悔,发自肺腑的对母亲的忏悔。
后来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等作品中也曾多次提到母亲,他写过:“……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给予孩子的爱就像那三月的阳光,儿子那份草一般小的孝心如何能回报的了?
一叹——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有母亲在真好。“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母亲的音容笑貌史铁生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母亲的一个“挡”一个“求”包含了母亲多少希望啊!母亲“挡”住了窗外萧条的秋景,再次“求”我和她一起去北海看花。春花没了可以赏秋菊,母亲多么希望我能懂得人生无论何种境遇都有美好的风景可赏,何必拘泥于眼前不可改变的困顿,走出困顿就是一方新的天地!
可惜,当时的史铁生不懂,他只以为是去看花。“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一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母亲的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可是她忍着自己身上巨大的病痛还要背负儿子心头的病痛。“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如果生命能够重来,相信史铁生一定会更早地冲破心灵的樊篱,振翅翱翔的。
二叹——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母亲去了。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道:“……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等到终于听懂了母亲的话、读懂了母亲的眼神的时候,才忽然发现母亲真的再也回不来了。 三叹——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时候的史铁生终于听懂了母亲的话——你看那菊花,有黄的,有白的,有紫红色的,你能说谁比谁开得更好吗?无论何种颜色的菊花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烂漫,那么人生无论有什么样的境遇,都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懂得母親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所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蒋子丹说:“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我想,这应该就是史铁生“好好活”的证据吧,也正是他有文字富有魔力的奥秘。 2019.5.21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ce01b43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