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关于明朝财政读后感》,欢迎阅读!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关于明朝财政政策
在高中时期就已一口气将《明朝那些事儿》前三册读完,可惜高三课业繁重也就没再继续。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卷一对朱元璋这放牛娃的档案一直能记到现在,《明朝那些事儿》用现代的语言,轻松幽默地叙述了明朝的建国、治国和亡国的历史过程,通俗易懂,语言风趣情节生动,让平时对历史有选择性失忆的我都能够记住不少故事情节。之前也没怎么留意文章里对明朝财政的描写,现在倒是可以重新回顾回顾。
记得高中历史对明朝的财政政策当时就一直狂背一些有的没的类似公式的句子,现在也能想起来一些中央集权,减轻赋税,兴修水利什么的。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后也对明朝财政的了解具体了一些,开国皇帝我们的放牛娃朱八重因为自身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也一直没能摆脱重农轻商的保守思想,且前期的财政结算方式也比前朝宋代落后许多,禁止金银在民间的流通并严格管制,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好在朱八重也不是盖的,虽然税收方式极其落后,但却符合当时战乱后金银不足的国情,使得明朝建国初始帝国的田税竟也差不多稳定了下来。
明朝中央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由赋和役构成,赋税是以粮食的形式征收,而杂役则以劳动力的形式强征,虽然古时各朝代的赋税对普通民众来说都不算轻,但明代的赋税之重却比较有特点,即是以杂役为重,各种豪华宫殿毫无限制的建造,使得杂役量异常超标,虽然后期加征了臭名昭著的三晌,但农民忍一忍还是能够接着过日子的,可年轻人都出外赋役去了,没什么可以干体力活的留下来种田交税可是让一众子民恨得咬牙切齿。
明代的税收还是比较多样的,有田赋即土地税,也有盐税,类似消费税,还有商税,分为商品通过税和经营税,还有一些比较杂的其他税种。可惜八重皇帝思想还是太粗鄙,不知道打完一巴掌再给糖的好处,如此重的赋税和杂役,这样没完没了的一直抽自己子民的嘴巴,却一点好处也不给,子民当然撑起肿到异常的大脸庞豁出去拼了老命反抗,而且朝廷内部的腐败也为民众的怒火添火加油,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明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但明代衰落的原因也带有明朝本身鲜明的特点,明朝灭亡有很多原因。但财政危机是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明代的财政危机到了明末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财政来源的大量流失、财政支出沉重,国库空虚。追本溯源是其财政体制的缺陷和历代管理僵化所至,明朝的灭亡与它的财政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朝衰落至灭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庞大的军费,因为军屯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结果。朝初年,建立起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军屯。军屯没有事先作出计划,进行周密准备,没有进行过实地调查,没有做过试点,也没有建立起管理部门。仅仅是由皇帝签署命令,要求军官进行屯田,至于财力、物力则由屯军自己去解决。并同意王毓铨的观点歌颂军屯的言辞都不免夸大,夸大到甚至很不符合事实的程度。使得军屯子粒越来越少,军费开支不断上升,成了明代财政的沉重负担。相比养兵却不愁军费的宋朝,明朝确实因为军费问题而被严重的拖了后腿。
第二,奢侈的皇室生活,无节度的开支。具体的有当时除宗女仪宾外,仅亲王郡王和各级将军中尉,岁支禄米共870万石有奇,约占全国各地存留粮总数的80%。明宗室消费占财政开支比例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宫廷开支也不断上升,明朝初年的几位皇帝厉行节俭,但是到了明中叶以后,宫廷开支不断上升,挪用其他费用的现象屡屡出现。皇室没有节制的开支破坏了国家财政的平衡,使得国家的财政运转日益困难。
第三,宗亲功勋。明朝宗室人口增加的特别快,洪武年间只有几十人,至明中期有八万余人,国家财政不胜负担。对比一下汉朝,宗室功勋经常因为犯法而剥夺侯爵,像刘秀种地,刘备织席贩履这样的一介平民很平常,唐、宋宗亲或者为官,或者为民,不白吃白喝国家的,明朝则是分封列爵,不农不仕,吸民膏髓。嘉靖时,天下财赋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尤其是山西河南二省,赋税的粮全算上都不够这两省的宗室禄米一半之用。而且这些人连同功勋,坐享优厚的俸禄,疯狂霸占土地,建立庄园,而且经营店铺者极多,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分割国家的部分土地,税权和其他经济利益。经常恃势巧取豪夺,气焰极其嚣张。等到明亡之际,多数藩王又起不上什么作用,很多还吝啬已极,不肯捐产助国,
第四,文人享受的待遇和特权过高。生员和退休官员都享有免役特权;到明朝中叶,这些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地主富户科举道路走不通,就采用捐纳的办法,拿钱买一个官衔,借以逃避差役。文人也经商,或者和大商人勾结,挖国家墙脚。千方百计兼并土地,横行乡里。
第五,通货紧缩。以上四点基本上是史家的共识,而这个是我根据明人靳学颜的一篇奏疏想到的。明朝的货币是白银或铜板的金属货币。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大,银子就越来越值钱,虽然有海外流入的白银,但这一趋势长期存在,豪势乘物价贱的时候收,贵的时候卖,于是银子大多积攒于豪势手里深藏,这么沉淀下来后,流通领域里面的银子越发减少。明朝初年倒是试过发行过钞票,不过因为太贪婪而滥印,仅十几年就永远失去了信誉,政府强迫也不管用。
其实古代各朝比较看好的便是唐朝和明朝,虽然朱八重不得我心,但我还是很喜欢朱棣的。由此看来任何一种财政制度,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便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国家的历史走向,三饷加派是明朝财政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从国家需要的层面上来说是必然的,而其最大失误在于对其制度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虽然明朝财政政策有其不合理性,但怎么说也撑着走了那么长的历史之路。也希望明朝的历史也能给如今作为借鉴而避免衰落灭亡的不幸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cae5c6f783e0912a2162a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