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从“总角”到“耄耋”—谈年龄的代称-精选word文档 (3页)

2022-10-22 20:1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年从“总角”到“耄耋”—谈年龄的代称-精选word文档 (3页)》,欢迎阅读!
总角,耄耋,代称,年龄,精选
2019年从“总角”到“耄耋”—谈年龄的代称-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从“总角”到“耄耋”—谈年龄的代称



阅读古诗文,经常会遇到“总角”“豆蔻”“而立”“古稀”等称代年龄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出处、称代的年龄及其含义,对增强我们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来谈一谈有关年龄的代称。

一、幼年、童年:孩提、总角、垂髫、成童、束发

孩提指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东汉经学家)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后汉书·李善传》:“续(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总角指童年。总,聚束;角,小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东汉经学家)注:“总角,收发结之。”也作“总丱(guàn)”“总发(fà)”。《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丱”,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潘岳(西晋文学家)《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垂髫即小孩垂下来的头发,借指童年或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古时认为“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童古代一般称男子十五岁为“成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竟指多大,古代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东晋经学家)注:“成童,八岁以上。”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二、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2019年从“总角”到“耄耋”—谈年龄的代称-精选word文档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另外,《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因此,及笄也指女子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弱冠(guàn)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又《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人名)年十八请缨(指投军报国),贾谊十八岁为博士,都未满二十岁。

三、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别指代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开始获得自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惑指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禀赋的意思,而是指人生应当履行的道义和职责,也即人生的价值。“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已经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老年:花甲、耳顺、耆艾、古稀、耄耋、期颐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干支纪年法中,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错综参互,构成六十甲子,所以称为“花甲”。计有功(南宋文学家)《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耳顺即“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郑玄语)也就是对外界五花八门、相反相异的现象、言论,不迷惑,不动摇,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听之泰然。因为“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出自杜甫《曲江》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c6e4ec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