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医学教育之冰山理论

2022-04-01 05:29: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之冰山理论》,欢迎阅读!
医学教育,年制,冰山,理论
冰山一角

临床八年09级同济班 谌素素 U200817044

正文: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将这一“冰山理论”移至医学教育界,我们不难理解医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医德正是来源于那“八分之七”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每所医学院都在不断调试人文素质培养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比重,以期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医生。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理当上岗前先学人文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价值观念的改变,医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往往忽略了患者属性中“人”属性,而仅将患者当成疾病的载体来看待,虽然对疾病本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失去了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目前不断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医患冲突的频频发生都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生肩负着未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其将来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就我国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加强医学人文素质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对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一、 我国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角色认同感普遍不足

美国医学教育的培养体制多采取的是“4+4”模式,学生在报考医学院之前大多经历了4年的理科本科教育,因此在报考的时候,无论是心智和年龄都已经较为成熟,能够理解医学意味着辛苦和奉献,也愿意献身于这样的事业。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懂得如何去关怀患者,并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而我国的医学生录取体制和国外不同,大多数是从普通高中直接录取,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也很不足,在选择医学院的时候实际上很多学生对医学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所以会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并不适应医学学习时不认真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去学的想象。这样的结果就是毕业后对医生的角色认同感不足,临床能力欠缺,再加上当前社会对医院的误解和医护人员待遇的不高,因此中途转行的也很多,留下来的也有很多责任心不强。 2 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比例偏少内容单一

医学人文社科教育课程设置上来说,虽然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三大类:政治哲学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课程内容一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中心,辅以医学理学医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再辅以美学、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突出的特点,一是从总的学时上来讲,生物医学课程较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平均较少,仅为8%左右。而目前欧美国家人文社会医学课程占总课程20%左右,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类组成。二是在人文社科教程内部,意识


形态和政治课程比例又较大,医学人文课程比例较少,课程设置面狭窄,容较为单一;三是人文课程设置多集中在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别是实习时期,基本上以临床老师带教为主,没有统一的人文课程的设置。 3教学方式仍以课堂灌输为主,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教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来讲,虽然已经在慢慢引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PBL,但我国的人文社科教学的临床前阶段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比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对所学学科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但是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同时与临床及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较少,这样使学生进入临床阶段以后,能说出书本理论但是遇到现实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不懂如何由理论知识转为实际应用在临床实践阶段,学生的带教则主要通过临床医生师徒式的言传身教为主,缺乏统一、规范的教案或辅助教材。临床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带教医生的能力、素质以及对医学人文的态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培养出来的结果也千差万别。

一、 加强医学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理学医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穿医学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二、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年级学生以第三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研究学习交互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医学理学中的自主、知情同意、伤害、


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 3、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是对医学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

4、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校园科技文化节、名家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修身养性、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5、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医学“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6、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要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过人才引进、师资重组和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逐步培养、聚集一批医学文学科优秀学术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使之发挥对医学人文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孵化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设医学人文重点学科

7、努力提高基础和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

一是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相互渗透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医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事、做人和与他人相处。教学过程中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二是加强教学实验实习环节,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三是强化高等医学教育的服务性。医学院校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教育中要注重教师在服务中教,学生在服务中学的形式,以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并力争在服务中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的过程。

三、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不仅是在医学生录取体制、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能做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以及发挥我国自身的优势,是我们在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将来需要进一步深研究的方向。比如,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和内容,如何提高临床带教医师的责任心和人文意识,如何更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灌输和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使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更上新的台阶,在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c62d133f111f18583d05ae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