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的诗词《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阅读》,欢迎阅读!
李白的诗词《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阅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唐李白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赏析】
此诗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描写王十二雪夜独酌、怀念远人(李白)的情景;十一至十九句为第二段,揭露当时权贵当道,专横跋扈,正直的读书人却被排斥,明为王十二实亦为己鸣不平;二十至三十三句为第三段,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揭露当时是非不明、邪正不分的社会现实,抒写自己曲高和寡,遭人谗毁的悲愤;最后十八句为第四段,慨言荣辱穷达之不足论。全诗主题集中,层次井然,语言犀利,比喻生动,其抒情具有针对现实的议论性,显示出李诗的鲜明个性。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两句,以“谗言三及”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出谗言诬陷的极端憎恶。据刘向的《新序杂事》篇记载,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郑国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母亲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仍然自如地织布,等到第三次听说时,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得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以曾参之贤名,他不可能杀人,但他的母亲尚惑于“三及”,更何况是其他人呢。诗人深受谗言之害,因而对谗言及谗言害人者极为痛恨,同时也揭露世间贤愚不分的不良风气。
人们常以“曾参杀人”这个成语,比喻流言可畏;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应该依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现可以用来说明流言蜚语会混淆视听,蛊惑人心。
扩展阅读: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许多阅历与见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bd095f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