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3-04-14 20:02: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王阳明,无物,意思,到底,什么
王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是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圣人,是心学儒学集大成者,在他的心学理论中有三个主要命题,一、心即理,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二、知行合一;三、致良知。这三个命题是王阳明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这个学说的的格物致知精一唯一的基本功夫。那么这三个命题到底是什么意思,该是如何去理解和实践,是当前研究阳明心学的首要问题。先谈谈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是什么意思?该如何去理解?

“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就是平常说的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的表述。要理解这个命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心、什么是理,什么是物。

什么是心?《传习录》p14徐爱问是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就是人的一切感观的主宰,决、听、视、好、恶都是由心所决定所主宰。眼耳鼻皮肤等充塞于心的周围,皆是心的附属器官。受心的指使调配。如果没有心感应,一切对外的感觉便是寂静状态,世上也无事物存在。王阳明举例说,当你没有看到深山花的时候,这花处于寂静无知状态,当你没有看到花开的时候,你的心也就随着是花开而动活起来。眼中才有花,才有事。心作为心灵明觉,不仅能感知并确立万物,还有主宰天地,主宰鬼神的作用,如果没有人心中的明觉,谁能俯看,谁能探究,谁去仰望山高水深。宇宙之心是什么,宇宙中心便是人心,我心安处便是世界。所以人是世界的中心,没有了人,没有了人心的知和觉,心外无物,一切也没有存在。人在宇宙间的具有最高的主宰地位,这是其一。其二,心的本体,是性,“天是性之源,性是心之体”,“尽心即是尽性”,儒家认为天下万物都有性,是上天所赋予的,人也同样禀赋天性,所以心也就是性,性是万物的本质所在。天下一切道理和本质都在这个性之中,而性的主宰就在于人心。即心外无性,这有点象尼采的意志论,尼采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志的表象所决定的。


而王阳明认为的心是受天赋予的禀性,是万物相通的天受本性。所以追求万物之本质,不是去求个万物之表象,即使能示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性,世上万物,谁人能都去认识和比较,谁能去校验和实践呢?唯有天下万物本是理相同而天下可知。王阳阳与基他程朱理学的是格其万物而穷理不同,他强调的是不从外面去求,而是从内心去探究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如老子的说,“不出门,知天下”。“知和日常,知常日明,常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什么是理呢?按王阳明的理论,理就是礼是,答徐爱问《传习录》p17,“理之发见可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理就是天理。中国儒家理倡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就是时时刻刻在学存天理,这个天理不可用或语言能正确的表达出来,并认为这个理无时无处不存在,所以人只能存于去感悟,并与具体事物去对应,去校验,去真伪。儒家提倡要穷其理,明明德,这个明德就是天理。因此,这个天理是存于人的心中,是用心去体悟的,没有心去体悟,没有人去实践,光是说教,“然期以明道,拟经纯若为名”,则反而成为不治之世是根源。王阳明说“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之己出。亲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敦本尚实,反行还淳之行”。《传习录》P20。这段话其实回答了二个疑问,一是存天理是前提,是万物本性所使,是一种意和念,学与知只是意之动,实践和磨练是根本,光说不练等于无用,反而是后世乱源。二是心念存在,世无心念,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即心外无理。

什么是物?照王阳明的说法,物即谓是事,如孝就是孝亲孝父母一事。”事即道,道即事”。既然道与事一致,道存在自然,有由感觉,没有心之动,也就没有道之现。故徐爱说“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 故心中无孝之念,也就是无孝之事,即所谓的心外无物,也是《中庸》说“不诚无物”一样道理。同时,王阳明常给学生说,那意是心所动便是意,意之所着处便是物,涫和知,知中和行,本来就是一件事,不是平常理解的二回事,这点上来说,王阳明非常重视内心的体验与事上的磨练,一切事物首先在于自己内在的探究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ba8e03ca6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