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2023-01-20 10:27: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十三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欢迎阅读!
杜拉,理论,社会,学习,十三
第十三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一、交互决定论

关于行为(B、个体(P)和环境(E)之间的三种相互作用模式: 单向的相互作用模式:B=f(P,E) 部分双向的相互作用:B=f(P E) 三向的相互作用: P B E

班杜拉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做是相互影响地联结在一起的一个系统。其中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因素。

把班杜拉的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这个理论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人类行为理论,能完整解读人的行为。

(阅读P36113-2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境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性线索等;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自我强化(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他们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动的过程)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1




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交互决定论对认知理论的影响:具身认知、延展认知

二、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学习 班杜拉认为,社会情境中,人们往往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许多新行为。人类的很多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把这种学习成为观察学习. 观察者获得的实质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以及动机等心理过程支配。所以观察学习可以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的和行为的操作。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或模仿者)是否能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b80943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