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时间的脚印》教案[6]》,欢迎阅读!
《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3、 唤起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4、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启发探讨式
教学用具:投影仪(准备一段介绍岩石的科学短片)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字词识记比赛:
投影下列文字:(学生试读并解释出示参考答案)
腐蚀 浑浊 海枯石烂 山麓 粗糙 龟裂 刨刮 沟壑 胶结 钟鼎文 楔形文字 渗透 扫帚 湖泊 二、 作者简介:陶世龙 1929年4月生于四川省安岳县,我国著名的地质科普学家,连任科普创作
协会前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三、 听课文录音或分组读课文(目的使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四、 提问: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知识?
讨论后归纳: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岩石记录的内容,研究岩石记录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意义。
2、从这些内容看这属于哪一类说明文? 科学小品文
3、你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采用的哪一种呢?(引导学生区别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5、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讨论把课文分为四部分,并思考:
岩石有“烂”时,岩石是怎样烂掉的? 岩石又是怎样生成的?
岩石其实也很精彩,它都记下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揭开岩石的“秘密”有什么意义? 教师板书整理:(或出示投影)
岩石有烂时: 阳光烘烤、严寒冷冻、
风吹、雨打…… “攻击”(拟人化) 酸腐、冰河(打比方) 自然生物、人类
岩石新生成: 风吹、水带,到处旅行(拟人)
沉积、重压、胶结(列数字)
岩石告诉我们:沧海变迁(地壳活动)、地球气候变化、“化石”、地球发展过程中
一些稍纵即逝的活动(举例子)
研究的意义:打开地下宝藏 五、 总结:学到这里,我们发现原来沉默的岩石也是如此有趣,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造化呀。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谁知道大自然还有多少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呢! 六、 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思考课后习题三
第2课时 一、 温故:讲两个案例:
1、 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他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
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他的文字,因为他认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这样世世代代的后人就都会朝拜他。但事实上呢?现在除了山东琅岈山保存下来几块断片外,其余的全都没有了迹。就是这些断片,上面的文字也早已变得模糊不清了。秦始皇如果地下有灵的话该是多么伤心呀!
2、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这样一件事;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千心万苦搬运来的
两座狮身人面像,身体多处发生崩裂、掉沙现象,而且石像面目也渐渐模糊不清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一直很结实的呀,是不是水土不服了?
启发: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这两件事的原因。一是让秦始皇死而瞑目,一是帮博物馆想个办法拯救那两座狮身人面像。
进一步启发:是否在埃及,石像就可以永葆青春? 二、 进入新课:
1、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是介绍有关岩石的科普知识的,
大家思考一下,题目《时间的脚印》真正含义是什么?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借喻 本体: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程
喻体:时间的脚印
2、 课文开头引用诗歌的作用是什么?
可看作本文的题记,作用:紧扣文题,用拟人化手法交代了时间在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3、 你还能说出一些关于时间的成语或名言诗句吗?
4、 文中有一些过渡性的段落,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试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它们是怎样承
转连接的。
5、 探讨:第四段,作者插入了一段古代“铜壶滴漏”记时的叙述,想想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可不可以去掉?
6、 交流课后第三题的答案(目的是检查作业情况和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 播放有关岩石的科学短片,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四、 作业:1、考察本地区地质构造情况,有条件去采集一些岩石标本,作一份科学探测报告。根
据考察情况对本地区做一个科学预测:在自然条件和人为破坏下,若干年后本地区将有哪些变化?
2、完成本课书面作业。 3、预习下一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b399150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