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中日同形类义语产生原因4300字》,欢迎阅读!
浅析中日同形类义语产生原因4300字
摘要:中日两国之间,由于文化和社会体制的不同,语言、生活习惯方式等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但是,肯定不同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其中使用汉字就是一大共同点。因此两国语言学习者,会由于共同的汉字特点,就认为彼此的语言可以很容易地掌握。确实,汉字的使用为两国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便利,但是有些时候也会造成很多误会。
关键词:中日;语言;同形类;义语;产生原因 一、本研究的目的
由于中日同形语规模庞大,所以本论不可能尽取研究,于是选取部分学习者常出现误用但又是语言学习中的常识的一些同形语进行研究。本论与以往的研究同形异义语的论断不同,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同形类义语(中日两国形态相同,意思也有重复的部分,但不是完全等同,如果不加理解直接使用,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的这一类同形语)上,在介绍其意思的基础之上,还选取了典型的例句,让学习者们理解这些词语在中日语言中分别在什么样的文体中使用,使用时又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进而,关于对导致语言间出现偏差的原因,分别就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社会体制进行分析。 二、中日同形语
(一)何为中日同形语
我们习惯将中日两国拥有同样的汉字构造的词语称为“中日同形语”,也称作“中日同形词”。为什么两国语言之间有如此多的同形语,原因有二。第一,汉字词在日语中占的比例很高,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使用方法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二,日本在近代化进程中吸收西洋文化的语言,对刚刚接受西洋文化的日本人来说,只能用熟识的汉字来表示外来的词汇,后来这些词汇被原封不动地传入中国。虽然是使用同样的汉字,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体制的区别,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些许差异。 (二)同形语的分类
中日同形语数量庞大,所以想要准确分类也极为困难。曾根博隆在1988年的研究中,将同形语分为如下几类,这算是迄今为止学界比较认可的分类方法。第一种有相同的汉字构造且意思相同,被称为“同形同义语”,其多出现于历史学、社会学、科技领域等西方先进技术和其专业术语中,这种同形语对于两国的语言学习者来讲可以直接理解,极为有利,这里不做过多说明。第二种虽然有着共同的汉字构造,但是其意思和用法却迥然不同,被称为“同形异义语”,掌握这类词的中日的不同意义,对于两国语言学习者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第三种有着相同的汉字构造,意思也有一部分的相同,被称为“同形类义语”,这类词在中日同形语中分布最广,但是对于这些词语,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按照自己母语的语言习惯来理解,这样时常会造成误用和一些交流隔阂。 (三)研究的方法
笔者近几年通过和一部分学习者和外语教学者的接触发现,学习者难以理解的“同形异义语”和“同形类义语”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而且还发现中国日语学习者在表达日语时,使用日语时时常存在着违和感,即哪怕可以理解其想表达的意思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想表达的那种心情。而且在大学期间也有过诸多和日本人接触的经历,我发现在交流过程中,总免不了要使用许多的同形语,但总无法避免会出现许多表达分歧而产生误会。所以我有意的做了
笔记,在这里如果一一阐述显然不切实际,所以我打算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加以说明。日常中这些“同形类义语”的使用偏误可能只会带来些许的误会,但是如不多加注意,恐怕会带来难以解决的交流障碍。 三、同形类义语的对比分析
接下来我将选取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使用和理解偏误的“同形类义语”进行分析考察。 “检讨”/「?视?」一词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例子,按照中日两国对其的解释,其语义有所不同。中文的意思有两个:1.调查个人或集体在思想或者活动中的不足与过失,并追究其原因进行批评;2.总结分析,研究。日语的意思有一个:指调查事情的行为,详细调查后考虑是否妥当。
曾经有这么一件事,一个日本的公司要赴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日方说「この??段のことについて我が会社は再?视?する必要があるので......」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粗心的翻译就将这句话翻译成了“关于价格我们公司有必要再次检讨......”听到这句话,在场所有不懂日语的与会人员都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什么“日本公司方面必须要反省他们的价格问题”。让我们看一下在这里检讨的意思,日语的检讨意思是”认真调查事情的多方面,来决定事情的处理方法是否合适”,而中文的意思前文也有交代,作动词时表示“调查个人或集体在思想或者活动中的不足与过失,并追究其原因进行批评”。为什么中日两国在这个词汇上有那么大的差别呢?中文里检讨的适应范围十分狭窄,对行为和说话的反省色彩强烈。而日语中搭配的“价值”、“余地”等词的用法在中文里就不存在。中文的“检讨错误”是更加严格的反省,一般要公开进行,检讨的主人公一般就是说话者本人。
来看一下检讨在中文里的使用场景:总经理对刚才的事情?M行了自我检讨(社?Lは先のことについて自己批判した)。而且,检讨在中文里常常跟随固定的几种词连用,比如:深刻的检讨,认真的检讨,自我检讨,书面检讨,口头检讨。检讨一词在中国古来有之,古代有1、总括分析2、研究3、检查整理这三种意思。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其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检讨的道德意义也发生变化,成为有着严肃的批判色彩的词汇,也就是适应社会体制而产生的新的意义用法。 这种由于社会体制的变化而生发出语义的变化的词语还有“质问”/「?|??」。
“质问”日语的意思是疑问或者询问理由,例如“对于大会代表们的“质问”,我来阐述一下自己的理由”;但中文的意思则更像是日语中的诘问、诘责,和日语不同中文的“质问”有明显的质疑对方的倾向,语气严厉,使用范围狭窄,日语中的“质问”其实更接近中文里的“发问”、“提问”。
让我们看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例如“为什么妈妈今天看起来不太高兴?”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想表达“同事和上司的质问让她很不愉快”,并直接翻译成日语「同僚と上司の?|??に??して彼女が不愉快だ」,这样其意思就变的很不明确了。 这个例子更好的说明了如果在翻译中直接将日语的「质问」拿来替代中文的“质问”必然会产生错误,因为日语的「质问」表达的只是一种询问,无法表达出中文那种严厉地诘问语感。“质问”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询问并确认事情是好是坏”,而现代汉语语义变为了“诘问”,语义范围大大缩小,口气变的生硬,而且有时需要伴随着愤怒的声音和激动的表情,这种带有明显的情感的词语有时也会给人以不快之感。
可以看出这些词语虽然中日两国使用的是同样的汉字,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语义、使用方法、语感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同形类义语”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所以再来看几个典型词语。“紧张”/「?o??」,中文的意思有三个:1.精神紧张;2.忙碌、时间紧迫;3.供给和金钱等不充裕、拮据。日语的意思有四个,分别是:1.神经绷紧;2.相互间关系恶化,现在仍然纷争不断的状态;3.肌肉和细胞拉伸的状态;4.内心和感情总是很费神。可见中文的“紧张”不仅是指精神上的,也可以适
用于人、物或者是工作、金钱等多重对象。 有这么一个场景,有两个中国的日语专业的学生小李和小王和一个日本留学生山田在一起聊天。小李对小王说“小王,最近我刚买了一些书,手头有些紧张,暂时不能还你钱......”,小王说“没事,我现在不紧张,什么时候都行”。为了让山田可以听懂他们的对话,他们试着用日语翻译「王さんすみませんが私は本を?Iったばかりなので、今手元?o??するので、しばらく返せない......」「大丈夫、私は今?o??しないから、いつでもいい」听到这些话,山田就一头雾水了,是谁紧张,是身心疲惫吗?他就去问其他的中国人“手头紧张”是什么意思,才知道就是没钱的意思。这里的“紧张”就和日语的明显不同,表示的是“供给和金钱等不充裕、拮据”的意思。
上面的例子只是中国人日常表达方式的其中一种,是把“没钱”这种难以启齿的话委婉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在中国社会想要保持良性的社会关系在语言的修饰上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那“紧张”在中日文脉中的使用还有哪些其他不同呢?让我们看一下。“最近的工作很紧张”(最近の仕事はとても忙しい);到了暑假,这里的客房很紧张(夏休みになるとここのホテルの予?sがとりにくい);公司里人员紧张(会社は人が足らない);一到考试,学生们都很紧张(受?Yの?r、学生はとても?o??する)。这些例句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子,所以翻译到日语的时候一定要做适当的修改,找到对应的词语进行表达。
就如同上文小王和小李的对话,在中国社会中,他们对于“紧张”这个词有着一定的共同理解,这也就促使一些词在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像这种由生活中的变化带来语义的变化的词还有“保险”/「保?」,其中文意思有三个:1.加入保险;2.形容安全;3.保证。日语意思有两个:1.由于偶然的事故产生损害的理赔制度;2.物品等实在的东西的保证。中国日语学习者往往会认为,同样的汉字写出的词语一般中文的意思都要比日语的意思要广泛。事实上,关于两国同形类义语的使用范围,一直是困扰两国学习者的一大难点。中文里的“保险”古来有之,在《汉语大词典》里就有提及。而日本人在翻译西方典籍中的专业词汇时,常常选取古代汉语的词汇,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后来反被中文借鉴,中文的保险就是从日语的“保险制度”一词中借鉴而来,然后生发出了更多的派生意义,如交通保险、人寿保险、保险金、保险公司加入保险等等。这里举的例子只是一小部分,希望对日语学习者们有些许帮助。 四、结语
以上我??以“检讨”、“质问”、“紧张”、“保险”四个词为中心举例分析,并对其区别和产生误用的原因整理为如下几点:1.受到日语汉字的影响;2.在理解和中文相同汉字的日语时常常会按照母语思维去思考,翻译时容易直接替代;3.汉字背后的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区别导致的语言习惯的不同。以上只是我总结了一部分同形类义语的规律得出的观点,只是希望为日语初学者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参考。但是如果深究,仍然有许多如词义分类、词语由来的问题等待解决。今后,我将选取更大范围的实词和虚词对中日同形语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大河内康宪.《日语和中文的同形语》.1992.黑潮出版社 [2]曾根博隆.《日中同形语的基础的考察》.1988.明治学院 [3]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af9261e59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