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22-11-11 17:1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欢迎阅读!
茅屋,下册,唐诗,秋风,教案
24唐诗两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梳理本诗中诗人所经历的困境;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思想和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梳理本诗中诗人所经历的困境;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思想和情怀。 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梳理本诗中诗人所经历的困境;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思想和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望》一诗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该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感伤时事,忧国思亲。写作背景安史之乱,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之后杜甫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涯,三年后,终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息之所。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关于杜甫的这座茅屋的,标题齐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

二、吟诵感悟

1、指名读:纠正字音、强调字形 2、再指名读:强调语速、语调、语气

3、全班齐读:要求读的时候想像画面、揣摩感情

三、品读赏析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经历了什么? (二)诗人经历了哪些不幸?

此处可解题: “为”表示“被”。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 1、狂风屋破,茅草乱飞 1)风的特点:

“怒号”:意为“大声吼叫”,将秋风拟人化, 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突出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卷”:与“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三重”:“三”表多数,体现出受害的严重程度。 2)茅草的经历:

“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交代了茅草的下落:些洒落到了郊外,一些挂在了高树之上,一些沉到了池塘底下。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诗人细致描述了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

3)诗人的心情:请用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急。(板书)

2、群童抱茅,茅草被盗

1)群童为何会抱茅?想象一下这些孩子偷了茅草会做些什么?

a.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 b.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 链接写作背景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杜甫《无家别》 得出结论:经过战乱之后中原一片荒凉,广大人民处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之中。

再分析群童偷茅草的深层社会原因c.得出更深层原因——四海困穷的社会现实。


2)诗人面对茅草被盗的现实,心情又是如何的?(板书:叹)

“自叹息”

3)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说说诗人叹息些什么呢?

a.为自己叹息:好不容易造好的茅草屋被风吹破,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的艰难; b.为周围的人叹息,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c.这些都是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杜甫写此诗时只有 49 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3、大雨连绵,屋漏衾裂 1)屋漏偏逢连夜雨: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俄顷”突出了雨来的突然,有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苦闷,“云墨色”“昏黑”等词渲染出暗淡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 “雨脚如麻”状写雨之大,“未断绝”看出雨通宵达旦,连绵不断。 2)布被盖了多年,冰冷如铁,小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a.冷似铁:比喻手法,能否换做“冷似冰”? “铁”既写出了天气寒冷,也写出了布被又破又旧又硬的颜色和质感。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没有铁来的好。

b.踏里裂:因小孩“恶卧” ,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见诗人生活境遇的窘困。

3)在文中找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如何?

痛苦难眠

4)诗人为何睡不着?

a.长夜沾湿:经历屋漏加雨夜的不幸遭遇,无法入睡; b.丧乱: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有自己窘迫的处境想到天下人民的流离失所,穷困潦倒;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

“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

他的难以入眠因为忧国忧民。(板书:忧)

四、升华情感

1、作者身处漏雨茅屋,感受到的仅仅是对自己不幸的悲哀?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齐读:要求语气强烈,充满感情) 2、这几句呼喊中体现了诗人有着怎样的希望?

让天下的寒士能住在高楼大厦中,不用再经历颠沛流离、风雨飘摇的苦难。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表达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

3、“广厦”“千万”“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这些词给人以什么感觉?(齐读红色部分的字)

铿锵有力,气势开阔。

4、联系“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一句对自己的评价“老无力”,在心力交瘁、饥寒交迫的时候诗人发出的希望和呼喊却是如此有力、激荡,这是为什么?

体会其中的对比手法: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小孩子也能欺负我,孤独、衰老、落魄、心力交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铿锵有力、激昂向上、强烈的希望。

5、在这样的对比中,同学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胸襟与情怀?

胸怀天下苍生(板书)

6、诗人甚至还想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这种理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舍己为人、为了苍生可以自我牺牲,至死不悔的决心,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板书:舍己为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acb76d9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