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教士狄考文的山东岁月(上)》,欢迎阅读!
传教士狄考文的山东岁月(上)
作者:暂无
来源:《环球慈善》 2012年第2期
辛国强:陕西省宝鸡市人。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和兰州大学,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和中国社会史研究。曾为中央电视台《青藏铁路》、《译制片回眸》、《声音的记忆》等多部纪录片担任策划和撰稿。编著有《影视鉴赏》一书。
文/辛国强 图/GC
从1864年到1884年,在20年的时间里,狄考文夫妇苦心经营的学校,从一所小小的蒙养学堂,发展壮大为中学,最后又扩建为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大学。
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生效,地处胶州半岛最北端的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成为新开设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虽然当时登州已是一座拥有7万多人口的城市,但由于港口“滩薄水浅”,最终被烟台取代。
1864年1月初,当狄考文夫妇抵达登州时,这里还差不多和中国内地的城镇一样落后。狄考文夫妇和同来的郭显德夫妇住进一处小平房。他们当务之急是解决取暖问题,然而在登州却买不到铁炉子——买那样的东西,要去烟台,甚至去上海。狄考文只好自己动手用马口铁做了一个炉子,还制作了一台煤球机。因为对居住条件的失望,郭显德夫妇犹豫再三,还是去了烟台——对登州这是一个损失,但对烟台却是一个收获。不过,这是后话。狄考文夫妇留了下来,他们用简陋的设施建成新家。
狄考文的英文名字是Calvin Wilson Mateer,1836年1月9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农场主家庭。 “狄考文”是他为自己取的中文名字,他的夫人邦就列(Julia A.Brown)来自俄亥俄州。1862年12月27日,他们举行了婚礼。那天,狄考文在日记中孩子气般地写道: “我发现结婚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第二年初,狄考文收到美国长老会差会部的回信,通知他去中国传教的申请已获批准。这对他来说,犹如“寒冬腊月的一缕阳光”,因为这意味着“毕生的志向即将成为现实”。早在5年前从杰弗逊学院(Jefferson College)毕业后,他就选定传教士工作为终生事业,并渴望前往中国传教。现在,他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狄考文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是我27岁的生日。我希望明年的生日将会是在中国度过的。宽厚而仁慈的上帝让我在祖国的土地上度过了27年的岁月。他一定也会让我在中国的土地上度过同样长的时光!”
但去中国的航程却是漫长而艰辛的。7月3日,狄考文夫妇从纽约登船,首先向南驶往好望角,然后向东沿澳大利亚北岸行驶,最后折向北方。那时,从美国西海岸开往亚洲的客轮航线还没有开通,苏伊士运河也才刚刚动工。同行的郭显德(Hunter Corbett)夫妇也是受长老会差会部的委派前往山东登州的。历经165天,12月6日,他们终于在上海登陆。登州离上海还有500多英里,唯一的途径是乘船北上到烟台,然后再走陆路。总之,又经历一番周折,他们终于来到登州小城。
郭显德转往烟台后,在那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的事迹,可以略作说明的是:1866年,郭显德开办了毓璜顶文先小学(男校)和会英小学(女校),这是烟台最早的西式学校。随后他还在胶东各县创办小学40余所。文先小学和会英小学后来发展成烟台益文商专,即今烟台二中的前身。1890年,郭显德的继室夫人在毓璜顶开设了一间诊所,这就是今天烟台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毓璜顶医院的起点。1900年,郭显德夫人还开办了烟台第一个幼稚园。1920年1月,郭显德在烟台去世,葬于毓璜顶北坡。
狄考文也致力于教育的普及。到登州后不久,夫妇整修了一所古老的观音堂,开办了登州蒙养学堂(Tengchow School)。1864年9月,学校开课了,学生是6个小男孩。学校聘请教师,用汉语教学。狄考文有时教授算术,邦就列则讲授地理。学校还为孩子们提供食物,并保证他们的衣服随季节更换。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蒙养学堂逐渐由小学发展为中学,并于1876年更名为登州文会馆(Tengchow Boy’s High School)。
学校开办后不久,1866年,邦就列的妹妹邦玛吉也远涉重洋来到登州,帮助姐姐照料学堂。1871年,她与来登州传教的哈丕森(E.P.Capp)结婚。但丈夫当年就不幸病故。之后,在狄考文的帮助下,哈丕森夫人开办了登州文会馆女子学堂(Girls’School at Tengchow)。1882年,哈丕森夫人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去世前,她把自己的微薄积蓄捐献给女子学堂,用于校舍建设——她生命的全部都献给了登州女子学堂。
狄考文夫妇的亲属中,为登州女子学堂作出贡献的还有狄考文的小妹狄莉莲(Lillian Mateer)。1881年,狄莉莲来到登州任教于女子学堂。1883年,她与威廉·塞缪尔·沃克
(William Samuel Walker)牧师结婚,随即转往上海一所南浸信会学校教书。不久因丈夫健康状况恶化,夫妇一同返回美国。
1877年,登州文会馆迎来第一届毕业生,是三名男生。他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13年,修完了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全部课程,甚至还学习了天文学。关于毕业典礼,狄考文记述说: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举行了一次圣餐仪式。这几个年轻人在毕业典礼上所做的发言十分精彩,整个学校都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从1864年到1884年的20年间,狄考文夫妇苦心经营的学校,从一所小小的蒙养学堂,发展壮大为中学,最后扩建为完全意义上的大学。当它正式成为大学之时,在校生人数已达75人,已经毕业的学生大概有200人。1884年,登州文会馆升格为大学,无论是学校还是狄考文本人,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对狄考文一家来说,1881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年,狄考文的三弟狄乐播(Robert
McCheyne Mateer)同妻子和小妹狄莉莲一起来到登州,兄弟姊妹相聚于异国他乡。狄莉莲在登州文会馆女子学堂教书。狄乐播随狄考文学习汉语,但他的妻子当年就因病辞世。悲痛之余,狄乐播决心前往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在那里开辟自己的事业。
自明清延至近代,潍县一直是山东比较繁华的所在,有“南苏州,北潍县”之说。乾隆时,曾仟潍县知县的郑板桥留有“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的诗句。光绪年间,这里甚至还出过两名状元。到潍县后,狄乐播买了块地皮,于1883年建成由教堂、学堂和诊所组成的“乐道院”,用以传教、办学和医疗,乐道院内设男校“文华馆”和女校“文美馆”,民国时发展为潍县广文中学,即今潍坊二中的前身。而今天的潍坊市人民医院也即由当年乐道院中的诊所发展演变而来。
同在1881年,2月,狄考文通过长老会山东传教团(Shantung Presbyterian Mission)向美国长老会差会部提出申请,希望将登州文会馆扩建为大学。1884年,长老会差会部批准了狄考文的申请。随着登州文会馆升格为大学,狄考文开始为筹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做出巨大努力。1885年,山东传教团请求美国长老会差会部拨款为学校建设新校舍,但直到1894年这一要求才获得批准。
就在谋划筹建新校舍的时候,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1月,日本军队开始攻打威海卫,炮火殃及登州。日本人连续三天炮轰了登州城。狄考文在给大学同学的信中描述道: “我从屋顶的瞭望台看到了事件的整个经过,所幸没有受伤,但是在我的房子周围落下了八片弹片,还有一片刚刚从我的头顶飞过,幸好弹片带来的风声让我及时躲开了。”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
危急时刻,狄考文也没有离开登州,因为这里有他苦心经营的学校,有他割舍不下的几十名学生。而且一俟战火稍停,他就马上启动了建造新校舍的计划。3月2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今天破土动工,立即开始了这项工程。”
最终建成的新校舍包括一幢两层的楼房、宿舍和化学实验室,还配备了供暖设施和电灯照明。但为学校添置仪器设备却更为漫长和困难重重。狄考文亲手制作了一些实验仪器,并请求美国的亲友们解囊捐助。他曾向塞勒斯·菲尔德(Cyrus W. Field)写信求助,请求他为学校捐赠一台发电机。菲尔德是一位非同凡响的美国商人,曾设计并监督完成了横贯大西洋的电缆铺设工程。最终,菲尔德先生捐赠的发电机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电灯照明。而纽约的斯图尔特先生和费城的贝尔德夫人,则资助狄考文购买了一架1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1897年,在写给大学同学的信中,狄考文说: “我筹集物理设备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的心思、时间和金钱。在学校的发展方向上,我有一种本能的判断,我感到未来在中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将是自然科学。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同美国国内一般大学一样好的仪器设备——比我们毕业时杰弗逊学院所拥有的还要多两倍;这些设备的三分之二是我自己出钱添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a80b348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