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浸润“特殊孩子”的心田》,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浸润“特殊孩子”的心田
作者:周新芝
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43期
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辅读学校作为一所特殊学校,学校领导层高瞻远瞩,长期以来坚持把深厚的文化内涵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软环境之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师生多年来共同坚守的信念。
育人先育己方可为人师
韩愈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经典的定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师资的培养。为此,每学期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诵读经典——学习经典——分享经典——力行经典”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百家讲坛”演讲比赛,开展“ 读《论语》、品《论语》、用《论语》”活动,教师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谈传统文化在特殊教育教学当中的运用,不断从经典中汲取教育教学智慧。“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师的特教情怀在传统文化的力行当中一次次被点燃,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让教师开始对个性化化教育溯本求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教育思想激发教师们不断学习特教理论知识,学习康复技能。随着经典学习的不断深入,儒家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正在影响着教师。《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名句,贤人曾子的省察名言“ 吾日三省吾身”,正浸润着教师们的心灵,引领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之所在,慎思自己的特教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三尺特教讲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如今,走进辅读学校,你会发现领导很少走进班级,但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却能有序开展,教师会自发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有些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研究很重要,会放弃寒暑假休息时间报考心理咨询师;有些教师看到孩子们先天生理、心理缺陷,会主动朝着专业康复师的目标迈进;有些教师认为特教更需要教师拥有高水平、高学历,会主动报考研究生。教师之间践行着择善而从的教育思想;践行着“兄道友、弟道恭”的同事情谊,大家自觉组成“老、中、青”对子,开展“传、帮、带”活动,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传统文化铺就成长底色
营造浓郁氛围,让经典育人“ 潜移默化” 每天清晨,伴着晨钟古乐,辅读校园里响起琅琅的经典诵读声。在学校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弟子规》之外,各班还根据孩子们的情况选择晨读内容。他们中很多由于先天言语障碍,发音常常含糊不清,坚持经典诵读对孩子们正在进行的言语嗓音、口部运动、构音、语音等言语康复的训练是一个有效地补充。目前,低段孩子正在进行的是“ 三百千”工程。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特点,采用小步子、多循环、韵律朗读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享受经典、感悟经典。《三字经》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走近学前班,你会听到孩子正在稚嫩地朗读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易学好记,它所辑录的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听着一年级孩子们读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那种同宗同族、一脉相承的民族感会油然而生。《千字文》包含有诸如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行文流畅、前后连贯。二年级孩子们正在朗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常礼举要》全文共分12章节,分为“ 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众、馈赠、庆吊、称呼”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因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成为我校中、高年级正在晨读的经典内容。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经典诵读中磨炼心性、提升能力,收到了“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开展多种活动,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 《礼记学记》当中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康复当中,我们除了利用云康复等评估软件对孩子进行“综合筛查—专项评估—有效训练”等方面的精准评估、有效训练之外,怎样让孩子们精神上得到富足是每个辅读教师极为重视的。每学期,各班级会利用班会队会开展“传统文化伴我行”活动,因为学生的特殊性,教师要像导演一样把每一次的活动内容设计好,再带领孩子们像小演员一样透过一次又一次地表演,体会经典的深意。如在表演家庭孝道方面,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帮爷爷奶奶洗脚,给爸爸端杯茶,给妈妈捶捶背做家务等。父母长辈希望做的事要马上去做,才真正是落实“ 父母呼、应勿缓”。在教师的活动设计中,孩子们通过活动把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演出来,进而在生活中一点点潜移默化做出来。走近辅读学校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总会被孩子们的文明热情、进退有度感动着,感染着。
与校本教材相结合,让经典育人“ 生根发芽” 学校结合校本教材的编写,把传统文化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来进行内容的选编,如:在生活语文、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校本教材的选编上,把“小羊跪乳”“乌鸦反哺”“孔融让梨”“过春节”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渗透其中,借助教材借助课程的搭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渗透,引导学生懂得在家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恩老师栽培之恩,感谢同学陪伴帮助之恩。德行的培养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老师们始终相信,培养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自强不息的人,未来人生路上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助力。
文化经典丰富家庭教育内涵
《说文解字》当中对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学校历来重视家校结合,每一学期学校都会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除了向家长介绍一学期以来学校的工作之外,还会有计划系统地向家长宣讲孩子们学用传统文化的情况,播放孩子们在校待人接物力行传统文化的活动片段,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演唱《跪羊图》,演唱《弟子规》,手语表演《感恩一切》,小品《妈妈您辛苦啦》,看得多少家长泪流满面。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巨大转变,从被动迷茫者到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从盯着学不会的数学题,到开始重视孩子的洒扫庭除待人接物能力。家校合作,助力弱苗茁壮成长。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文化之魂。多年来,辅读学校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辅读学校的老师们始终践行着“ 愿万里归来仍保特教赤子之心”的誓言,让中华传统文化扎根校园、落地生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a685453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