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艺术生活

2022-12-06 14:34: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真假艺术生活》,欢迎阅读!
真假,艺术,生活
真假艺术生活

洪迈《容斋随笔》里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曰如画。故有‘江山如画’‘身在画图中’之语。至于丹青之妙,好事君子嗟叹之不足者,则又以逼真目之。如老杜‘人间又见真乘黄’‘时危安得真致此’‘悄然坐我天姥下’……”

此类说法,司空见惯。比如看到美丽的景致,会忍不住赞叹其“如画”;看到某幅精妙的图画,会形容它“栩栩如生”。以洪迈所引用的几句诗为例,“江山如画”,是苏东坡见到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时的豪情,而“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则是杜甫对友人山水屏风画的称颂。

用假的形容真的,又以真的来形容假的,相互验证,陷入了一个循环轮回。图画与实物,究竟哪个更美,难分高下。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美学上来说,画乃是对实际的人、物、景的升华与提炼,其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将某一方面放大,无须也无法兼顾全部实景实物。

高蟾与韦庄的“辩论”最为有趣。高蟾生活在晚唐,彼时大唐帝国已经摇摇欲坠。秋日黄昏,高蟾登临俯瞰,见繁华的六朝粉黛之地,已弥漫起萧索之气,于是满腹怅惘地提笔写下《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成为千古绝唱。如果硬要下一番评判的话,此为:画不如景。

比高蟾稍晚一点的韦庄,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首《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高蟾写实景,韦庄则是借一幅画,表达对盛衰兴替的沉痛。画可以超越景。

虽然两首诗在字面上看似针锋相对,实则异曲同工。明代陈继儒《岩幽栖事》中说:“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如画。”这也是明代董其昌的观点,堪称对“如画”与“如生”最好的判词。梅逊雪白,雪输梅香。

曹操与关羽

据《三国演义》,公元199年,官渡决战前夕,曹操挥师东进,刘备不信,因为袁绍大军压境,曹操哪能腾出手来收拾他。直到他看见曹操亲征的旗帜,


知道曹操深知袁绍谋而不决的性格,打了一个时间差,欲先将身边的隐患除掉。一看曹操动真格的,刘备便丢盔卸甲,落荒而逃。然后,曹军围关羽于土山,促降。以关羽万夫不当之勇,要突围是不成问题的。然而,他若杀出重围,他保护的刘备的两位太太,甘夫人和糜夫人,就有可能落入曹军之手,这不符合他做人的准则,结义弟兄,情逾骨肉,岂能顾一己之私。于是,传过话去,请先退军,勿逼人紧,容他再想想。曹操立即下令军队后撤,一退三十里。军师荀彧毛了,难道要放虎归山吗?曹操笑而不语。

荀彧乃博学之士,顿时明白了,为什么一退三十里,而不是二十里或四十里。这是一个典故,典出《春秋左氏传》,晋公子重耳落难,被逐出晋国,流落诸侯间,饱受炎凉,只是到了楚国,“楚子飨之”。“飨”,待以贵宾之礼。一次,楚成王问:“公子将来若返晋国称主,则何以报不榖?”“不榖”是古代君王的谦称。重耳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楚成王性子倔,偏要问个究竟:“虽然,何以报我?”于是,重耳就有了下面这番经典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治兵”是客气话,真义是若两国开战,我保证晋军一舍三十里、三舍九十里地退让君王。

曹操对关羽一退三十里,是他对关羽极其成功的攻心之举。假若关羽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推车”或“脚夫”的出身,不摆出儒将色彩,不作饱读经书状,也就不会中曹操的算计。一个人,本色最好。关老爷出名以后,就羞于提及这个本色,被曹操抓了个结实。曹操,这位三国英雄,自《三国演义》问世,便被定性为“奸雄”,着实冤枉了这位历史人物。其实,奸只是曹操的一面,雄,却是曹操的全部。曹操深知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一登高位,也许因为高处不胜寒,就要做出学富五车的渊博样子,很好笑,好笑的背后,也就暴露出相当程度的虚荣心。

关老爷的内心深处,必然这样想,如果一直推车,一直做脚夫,就不会考虑自己的学历问题。但是,刘备曾经师从郑玄、卢植,这份堂皇的学历,让自学成才的关羽难免自惭形秽。于是,他“弯道超车”,从更艰深的《春秋》入手,所以,自与刘备、张飞结义以来,手捧《春秋》,秉烛夜读,便成为他营造形象的经常性表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a43ef92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