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敦颐《爱莲说》的出处》,欢迎阅读!
《爱莲说》的出处,真让人意想不到是在这个地
方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嘉祐六年(1061),周敦颐迁国子监博士,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赴任时,途径九江,游庐山,爱其山水之胜,有意定居于此,筑堂于山麓,堂前有溪,源自莲花峰下,与九江之西的湓水汇合,流入长江。周敦颐濯缨而乐,以故居濂溪之名而名之。
嘉祐八年(1063),周敦颐巡视州辖诸县。邀同僚余杭钱拓(字建侯),自虔州乘舟溯贡江而上。舟行三日,正月初七,船停泊在雩都县城(今江西省于都县)的南门码头上。雩都县令沈希颜和他的挚友雩都处士王鸿二人,早已在码头恭迎。
周、钱二人弃舟登岸,沈、王二人忙上前施礼,双方执手言欢。寒暄品茗之中,沈希颜提到离城五里许,有一处风景胜地罗田岩,自南北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平素就钟爱秀美山川的周敦颐,得知有此去处,迫切地希望前往一游。他在游后的一首诗中,真实地表达了这种心情。
这天上午,周、钱、沈、王四人渡过贡江,上了南岸,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径,走向了罗田岩。
罗田岩四面环山,悬崖屹立,清静幽雅,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山中寺阁傍岩而设,以洞为室,玲珑别致,自成风格。他们一行人,来到山腰,展眼望去,但见薄纱般的白云,缠绕山间,流动缥缈;松风阵阵,溪水淙淙,更显得林木幽静,山岩空灵。霎时间,只觉得胸臆清净,如涤如洗。
周敦颐触景生情,诗意盎然,随吟就七绝一首《游罗田岩》:
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云外入松阴。
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此后不久,沈希颜将这首诗亲笔书写,雇请工匠刻在罗田岩的石壁上,成为罗田岩摩崖石刻之始。数百年间,文人雅士来此游览,步韵唱和者众多,影响深远。
同年五月,周敦颐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流转千古的《爱莲说》。梁绍辉先生在
《周敦颐评传》书中云:“《爱莲说》一文完成后,周敦颐寄给了雩都县令沈希颜。”而郑晓江先生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书中则认为“……极有可能是在虔州通判衙署内所作,后带到雩都游山时再刻石的。”
沈希颜接到《爱莲说》,捧读再三,爱不释手,便亲笔书写、全文刻碑,立在罗田岩的善山之上,并有附记如后:
春陵周惇实撰,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抟篆额,嘉佑八年五月十五日,江东钱拓上石。兹后以碑刻拓本传播出去,流转于世。
为纪念此事,沈希颜在县署建起一座爱莲亭,从清同治版《雩都县志》所附的“县署图”,可以看到县署西侧一隅,几竿翠竹掩映下的一座名为“爱莲”的六角亭。
相传周敦颐在罗田岩手植柏树四株,近千年的风霜雨雪、人世沧桑,至今只存一株高耸入云的古柏,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f8f8a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