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崔颢《黄鹤楼》》,欢迎阅读!
浅谈崔颢《黄鹤楼》
《中华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赵京战认为好诗词的标准第一条件是格律严整,并且在文中提到崔颢的《黄鹤楼》。原诗如下: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们说这里有个历史原因,唐朝是近体诗形成时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崔颢的《登黄鹤楼》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前半句相对,后半句不对,而且还是三平尾;而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却十分工整。”这是作者的解释。小编查了一些资料认为作者解释的很牵强。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三次出现,却因气势奔腾之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复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想忘记了是在写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写过。是诗人有意在拗救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作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人云的诗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律求境”。清沈德
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也就是这个道理。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为之敛手并留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此诗与崔诗如出一辙。还有后来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的摹学此诗。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或许是因为李白的推崇吧,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所以此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更有趣的是崔姓的堂号也因此也改为“噤李堂”。
我有一位诗友坐看云起认为: “好诗不一定非得是格律诗。三吏三别不好吗?太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不好吗?屈大夫的《离骚 》不好吗?意境好,现实与浪漫,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给人正能量的,就是好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b95c83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