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时期诗赋之间的相互影响初探

2022-05-07 15:03: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建安时期诗赋之间的相互影响初探》,欢迎阅读!
建安,诗赋,初探,相互,时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安时期诗赋之间的相互影响初探

作者:樊向飞

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20

建安文学作为魏晋文学的发端,有着鲜明的特点。建安时期作家基本上都是既写诗,又作赋的,并且大量出现诗赋同题现象。如曹丕、曹植都有《寡妇赋》和《寡妇诗》;曹丕、曹植同有《出妇赋》和《代刘勋妻王氏杂诗》,而刘勋妻就是《出妇赋》中那个被丈夫抛弃的女子。诗赋之间的互相影响不言而喻。本文主要从诗对赋的影响、赋对诗的影响、原因探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诗对赋的影响。

(一)句式方面。在建安时期,五言诗的兴盛和七言诗的兴起对赋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五、七言诗对赋的渗透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现存班固的《竹扇赋》,可以说就是一首七言诗。张衡的《思玄赋》结尾系曰以下都是七言诗句,马融《长笛赋》和赵壹《刺世疾邪赋》则均夹有片断的五言诗句。但是除《竹扇赋》外,这些赋的基本结构形式仍是骚体或文体。诗的形式渗透到赋作中,也可以说是赋作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诗的创作手法。在赋中出现整齐的五言、七言诗句是赋创作中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情况,到了建安时期,在诗赋同题现象的影响下,出现的更多,如曹丕的《临涡赋》全是七言的形式;曹植《愁思赋》,如果去掉其中的语气词,就是完全的七言诗了。至于赋作中有片断的五言诗或者七言诗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二)赋的抒情性增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传统认为诗以抒情为主,赋以体物为主。但是到建安时期,文人在赋中大量融入了抒情言志的成分,将诗歌缘情特点融入赋。如应玚《愁霖赋》因雨而生出愁;陈琳《止欲赋》因逸女而引发的情。都不仅以描写铺叙外物为主,而且将对内在或者外在之物的描写与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赋的抒情性。

(三)表现手法方面。建安赋除了传统的铺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比兴手法。赋比兴都是源于诗的创作手法。赋,正是发展了诗六义中的铺陈特点而形成的,所以以铺采摛文特点。特别是汉大赋在时间和空间上侈列物类,更是将的手法使用的淋漓尽致。到了建安赋,除了仍然继承铺陈的特点外,更借鉴了诗比兴的手法。刘熙载:赋兼比兴,则以言內之实事,写言外之重旨……不然,赋物必此物,其为用也几何。如曹植《鹞雀赋》,以鹞雀分别比喻社会上恶势力和弱小群体;王粲《鹦鹉赋》借鹦鹉的遭遇感慨因才招祸等。 (四)形象和意境的塑造。形象和意境的塑造是诗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营造诗味重要方式。汉赋则主要是通过罗列事物来完成。到建安赋,开始吸收诗歌创作手法,注重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创造。如曹丕《柳赋》、王粲《莺赋》、曹植《白鹤赋》塑造的动植物形象,曹丕、王粲《寡妇赋》塑造的寡妇形象,曹植《洛神赋》塑造的神女形象,无不形象生动,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目前。又如王粲《登楼赋》中交织着思乡之情、壮志难酬之情,营造了充满难解之的意境;王粲《洛神赋》营造了惝恍迷离的人神道殊、爱而不得的意境。 二、赋对诗的影响。

(一)诗歌的描写力提高。如王粲《七哀诗·其一》描写饥妇弃子的场景,且有简单的情节,增强了诗歌描写力。这正是受了赋在体物方面描写手段的影响。从赋的兴起,中國才有大规模的描写诗。(朱光潜《诗论》)

(二)辞采方面。朱光潜《诗论》:有时运用意象,并非因为表现情趣所必需,而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陌上桑》、《羽林郎》、曹植的《美女赋》都极力铺张明眸皓齿,艳装盛服,可以为证。六朝人只是推演这种风气。可以简单概括为赋的铺陈与辞采对诗歌追求辞藻华美方面的影响。传统的以《诗经》为源头的诗歌讲究质朴,讲究辞达而已,即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与渲染。而建安时期的诗歌,受到赋铺采摛文特点的影响,已经变为辞采华茂,人们竞为美丽之文了。诚如黄侃在《诗品讲疏》里所言:详建安五言,……文采缤纷,其实不只是五言诗,刚刚兴起的七言诗也灿然可观。就具体作家作品而论,姑且不说被目为绣虎的曹植,就是其他的建安作家,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辞藻的重视。如曹丕《典论·论文》称诗赋欲丽,将诗和赋放在一起,认为其丽的特点是一致的。卞兰曾《赞述太子赋》中盛称曹丕作叙欢之丽诗,即说明了曹丕的诗歌创作实践也确实体现了其诗赋欲丽理论主张。例如其《芙蓉池作》虽无曹植之华彩,但是诗中的嘉木、羽盖、修条、丹霞、明月、华星、光彩,无一不眩人耳目,体现了建安诗所共有的华美特点。 (三)诗中出现类似于赋的句式结构,如曹植《寡妇诗》残句:高坟郁兮巍巍,松柏森兮成行,其中有明显的赋的字句的特点。这是诗歌自身发展过程中求新求变的一种自然发展过程,赋的影响却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当时作家创作一些同题诗赋,更使人不得不注意到赋作对诗所产生的作用。 三、原因分析

(一)從文学发展本身来看,建安时期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时代。其中的标志之一便是文体分类开始明确,但是由于分体分类尚不严格,所以各文体之间界限还有些模糊,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文体之间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从作者方面来讲,很多作者诗文赋兼善,在具体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将不同文体之间互相沟通。

(三)魏晋时期同时又是人的自觉的时代。从社会思潮来看,建安时期文人尚通脱,不拘一格,所以在文学创作上,便不一定严格遵守文体的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文学不是孤立发展的,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在所难免,特别是在文学发展早期,文体界限尚不够清晰,这种情况更是常见。通过探讨文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理清文体发展的脉络,追寻文体发展的原因,对于从总体上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1.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中华书局,20014月,第73 2.刘熙载《艺概·文概》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8页。 参考文献:

[1]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赵幼文 校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3]池万兴《六朝抒情小赋概论》人民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姓名 樊向飞 出生年月 1981.01 性别 民族 籍贯 山东省淄博市 最高学历 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 邮编 850000 单位 西藏大学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94a3ef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