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2022-05-27 21:0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亲人和无尽的财富放在你面前,只能选择一个,你会有怎样的答案?

而你的答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情感?先给出你的答案,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 作者: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2.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公元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表达出作者对当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不满。

(三)梳理小说情节: 1.温故: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小说情节的划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速读课文,划分结构,思考作者用意:

本文故事情节:期盼于勒回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 1)作者为什么要将“赶于勒”以插叙的方式安排? 2)作者为什么将菲利普一家与于勒的相遇安排在船上?

明确: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 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

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不同时期对于勒称呼及态度的改变 贫穷:坏蛋、流氓、无赖;

富贵: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


贫穷: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菲利普夫妇情感变化:恐惧——希望——恐惧、仇视 1)文中有三处描写于勒的外貌,请找出来并分析。

明确:①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

分析:“褴褛”一词是对于勒的外貌描写,点明他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 ②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分析:再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充分说明他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 ③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分析:第三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准确地表现出他此时的穷困潦倒,暗示他不幸的遭遇,竭力渲染他的悲惨境地。 2)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析人物的心理状态。 “毫无疑义......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明确:文中“初步打动”“迟疑不决”“怕花钱”“很不痛快”“怕伤胃”“用不着”“别把......惯坏了”等处描写,都表现了非利普夫妇的爱虚荣的特点。不同之处:非利普想摆阔绰,附庸风雅;而太太明知“怕花钱”却用“怕伤胃”来掩盖自己的面子。

“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您知道这家伙的底细吗?” 明确:这里的“一面...........“后来”“随即”“最后”的一系列动作和评议描写,把将要问的事情一直绕到最后才提出来的那种既生怕漏了马脚,又要摆出一副假绅士的臭架子的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脸色早......”“”“......”“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明确:这些表情、评议描写了非利普确定是于勒时,从“神色不安”到“脸色苍白”“煞白”,两眼从“不寻常”到“呆直”,说话哑着嗓子,又结结巴巴,又嘟哝,特别是听了船长的话之后那段丧魂落魄的独白,活现出从热切盼望到突然跌入绝望的狼狈相,暴露其性格的虚伪。

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明确:发财梦使母亲不愿想念这是真的。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他很快地说:“ 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明确:此时表现母亲很惊恐,但仍存一线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明确: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随着她的语言和心态变化,一层层发展,直至毕露无遗。

(五)重读课文,品析主题思想: 金钱至上

联系小说创作的背景说说这篇小说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状?你又是如何理解主题的?

明确: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


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都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缩影。恰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因为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导致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五:联想练习: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见的是百万富翁于勒在吃蛤蜊,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写成300字以上的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9226cd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