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研究》,欢迎阅读!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研究
作者:周张莉
来源:《成才之路》 2017年第17期
周张莉
(西京学院至诚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摘 要:要把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不辜负每位爱心人士,也不忽视每个受资助的学生,需要对学生资助的步骤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要重视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形式的深化改革、学生资助工作结束后的跟踪调查。
关键词:社会学;学生资助;学校管理;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20-01
一、前言
学生资助机制在社会信息渠道的拓展和科教事业持续发展的双重推进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存在不仅保证了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还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如今的大学生资助形式多样、规模大、覆盖面广,受到社会各界资助并顺利完成学业的大学生数不胜数,社会资源的自发调节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以至于故乡的命运。同样的,在这样的社会正能量的影响下,有更多的人愿意伸出援手对困难大学生给予帮助,使更多因家庭困难等原因面临辍学的大学生获得了有效救助,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尽管困难大学生的苦衷各有不同,但社会各界施以援手便能给予大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而与之相关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尽快变得成熟、高效。
二、社会学视角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策略
(1)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一直以来,学生资助的主体多为学校、社会以及相关的上级政府部门,对于资助款项的设立、来源、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并不及时和到位。学生资助的形式比较简单,从受资助资格的认定到款项的落实往往是通过个别部门来执行的,其过程的真实性、合理性都有待确定。因此,在以往的资助工作流程中,难免会有不属实的事件发生,这样一来,不仅对于应受资助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平,资助者的权益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目前学生资助已经贯穿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中高职、本专科及研究生阶段,不论是相关费用减免还是助学金的定期发放,这些举措都切实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与之协同发展的应该还有相关的资助管理制度,比如对助学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能够有效防止专款被挪作他用;对片区失学儿童和困难学生的巡查,可以将更多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纳入健全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公平;为受资助学生建立档案,制定专项帮扶方案,能针对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脱贫渠道。这样健全的帮扶程序不仅能够从根源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心理压力,还能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体现有关部门的社会职能。
(2)学生资助形式的深化改革。根据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经验,人们发现部分困难家庭存在因病致贫的问题。因此,更多的学校以及有关部门需要认清问题根源,通过更加多元化的资助形式切实帮助困难学生摆脱困境,进而重新开始学业。传统的帮扶形式多为金钱上的资助或者费用上的减免,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举措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有学上”,而他们的处境以及心
态却并不能得到相应的改善。所以,除了常规的资助之外,高校与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习机会。另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为极为特殊的困难家庭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给予必要的医疗救助、介绍工作岗位,等等。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关注学生失学背后的问题才能够避免资助成为“走过场”的现象。随着媒体与网络的发展,人们通过电视节目、网站平台等能够了解更多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人们可以利用更便捷有效的方式对贫困生给予资助。同样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也将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
(3)学生资助工作结束后的跟踪调查。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一般是持续性的,一方面因为学生家庭贫困的状况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显著改善,另一方面也出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长久关注和帮扶。因此,每个建档学生资助工作都不应该是分离的、割裂的。各高校、教育部门、社会慈善机构等在对大学生进行资助之初就应将其纳入科学、持续的帮扶轨道,不仅资助行为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资助形式、力度以及后续关注都应该被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够做到对每个受资助学生负责。很多贫困家庭学生的内心往往是自卑、敏感的,当他们在资助下完成学业踏入社会时,身份的转换以及现实生活都会为他们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学生资助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为他们考虑后续问题,比如心理上的疏导、生活状况的追踪、对学生深造的支持,等等。每个人在社会环境下都扮演着相应的角色,而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帮扶不应该成为他们的“难言之隐”,这种看似不公平的资助实际上正是帮助每个人完善自身社会角色的调节性举措,它的存在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并获得健全的人格。
三、结束语
学生资助工作是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的,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工作的起点。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社会各界通过自身实际行动为更多的困难学生争取受教育的机会。与其同时,高校需不断健全与之相关的资助管理与实践机制,依靠信息化环境优势,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资助流程与体系,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征,姜曼,吕征.育人为本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01).
[2]刘晓杰.“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
[3]冯光娣.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模式的研究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8ba8f1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