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承龙城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欢迎阅读!
传承龙城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
作者:蒋雨虹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0年第01期
【摘 要】常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开设校本课程,能将乡土历史融入教育教学,打造人文课堂,传承与传播优秀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传承龙城文化;家国情怀;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43-02 常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泰伯奔吴计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有3200多年。常州历史上第一个见于史籍的名称是“延陵”,春秋时期吴王梦寿第四子季札受封于此。从春秋时期命名延陵以来,常州拥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被誉为“八邑名都”“中吴要辅”。自古以来常州就称“龙城”,常州市人大代表薛焕炳在考证中发现,历史上明确写常州是中华龙城的古诗词有16首,《韩非子》中首次记载延陵为龙城。
常州历史文化悠久灿烂,有着距今近3000年的、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淹城遗址,还有距今约2500多年的、吴王夫差开凿的大运河的最古老的河段,古城、古河孕育了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被称为“常州人文始祖”的延陵季子,抗倭英雄唐荆川,代表常州红色文化精神的“常州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爱国实业家刘国钧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我校开发了《龙城史话》乡土课程,并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下面,笔者主要结合实践谈谈如何通过《龙城史话》乡土课程内容的选择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现状
通过对我校总校和分校的全体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上宣传比较多的内容比较了解,如“常州的人文始祖你知道是谁吗?”,有75.8%的学生都能正确选择季札。反之,对社会上宣传不是很多的内容了解甚少,如“常州之名是何时开始出现的?”,能正确选择“隋朝”的学生只占36.3%。而对“你对常州历史文化是否感兴趣”这一问题,选择“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学生达到了850人,占参与调查人数的近90%。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常州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普遍兴趣较大,但由于了解渠道比较狭窄,学生对常州传统文化的实际了解程度比较低。
二、《龙城史话》乡土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原则 (一)乡土课程内容开发主体的多元性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笔者所在的史地教研组教师围绕着厚植家国情怀的目标,分工编写了《龙城史话》乡土课程读物。其中有全面介绍了常州历史沿革和常州文化的变革及发展历程的《龙城史话》(通史卷)和囊括了“老街古巷”“常州名人”“园林古迹”“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龙城荟萃》(专题卷)。
开发校本课程说到底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因此,让学生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能够使乡土校本的课程开发更具针对性,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开发乡土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本校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文献搜集、问卷调查等方式,寻找常州的名人轶事、古街名巷的名称由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情况等。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来收集资料,能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同时,本校教师还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把社会团体、知名社会人士请到课堂,以此来丰富乡土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弥补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不足。如常州文保中心与我校联合开发校本课程,积极为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古迹故居、触摸感知常州历史文化提供服务;邀请常州方言研究专家范炎培老师来校介绍、教授常州方言吟诵等,让真正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文化资源走进校园,体现常州吴文化特色。
总之,在乡土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本校教师集思广益,实现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从教师再到学生到社会因素的多元化整合,从而形成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合力。 (二)乡土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生动性
校本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承常州历史文化的兴趣,让学生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感。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通过收集、剪辑一些视频,如《国宝档案》解密淹城——水城之谜、央视纪录片《青果巷记忆》中对常州名人的介绍、央视纪录片《传承》中对常州留青竹刻的介绍、《国家记忆》周有光和汉语拼音方案、《八方小吃》第10集常州小吃—味常情浓等,丰富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
同时,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案、问卷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在了解“常州三杰”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阅读“三杰”的名言,然后结合三杰生平,阐述“常州三杰”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乡土课程内容选择的历史性与代表性
乡土校本课程不同于学科类的课程,它关注的不是知识的系统建构,而是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只能将校本课程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呈现。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常州历史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笔者对《龙城史话》通史卷和专题卷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按照学校社团课的课时安排,设计了九节课:①常州概况、龙城名称的由来;②历史沿革——话常州;③常州美食专题;④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⑤常州名人专题(一);⑥常州名人专题(二);⑦常州古迹遗存专题;⑧常州老街名巷专题;⑨嘉年华——龙城史话知识问答。
在每节课程具体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选择既能代表常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近的内容,能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家国情怀培养更接地气。如常州美食专题中选择常州特色美食:常州大麻糕、常州萝卜干等,不仅让学生了解常州大麻糕的特色,更让学生关注常州大麻糕始创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和创始人王长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常州名人专题中首选常州红色文化精神代表的“常州三杰”, 让学生了解常州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贡献,感受名人的思想以及人格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担负起传承民族先进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常州老街名巷专题中着力介绍常州名片——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让学生在了解常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体会到常州人民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对家乡、对国家的高度认同,进而树立为家乡繁荣、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龙城史话》乡土校本课程依托常州乡土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多元主體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一个参与课程开发、认同家乡文化、表达爱国情怀的载体,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49eed6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