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欢迎阅读!
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南宋人,号易安居士。她工诗能文,词风婉约,为宋朝一大家。她早期生活优裕,婚姻幸福,情趣高雅,因此词作多反映她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作品感情细腻真挚,笔调轻灵秀逸,风格明快,抒情曲折幽深。早期代表作有《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名篇。如《醉花阴》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喻贴切巧妙,用语通俗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写出了独处的愁苦和思样的深切,词风婉约。但南渡之后,国破、夫亡、流浪,饱经忧患和战乱的孤苦生活,使她从幸福的峰巅跌落到痛苦的深渊。于是在她后期的词作中,不再有浪漫的情怀,诗意的画面,代之而起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失落伤感与“万千心事难寄”的痛苦悲哀。如《武陵春》《永遇乐》《声声慢》等都是后期词作的代表。其中《声声慢》是其晚年代表名篇之一,受到历代词论家的特别赞赏。现就《声声慢》一词,来谈谈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婉约词风。
以“愁”字为中心,通过描写表情、动作、生活细节,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声声慢》一词中,通篇表现出作者因夫亡、家破、流浪而产生的对故国、故乡、故事、故人、故情的深切追忆中,饱含着沉痛悲愁之感。开篇“寻寻觅觅”两组叠字,表现出其内心世界的空虚。词作者流亡在外,国破家亡,郁闷之情难以排遣,心有所失,引发外部动作“寻”“觅”,想找回来一些什么。而“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所反映出词人内心愁情是何等的深刻!词人强烈的内心郁闷之感,远非一个“愁”字所能表达,所能概括!
以“景”寄情、赋“情”于景,直抒胸臆。《声声慢》中,词作者用使用人伤感的残秋景物触发愁结、寄托相思,情与景密不可分,曲折尽意。晚风、雁阵、黄花、梧桐、细雨等残秋凄清的景物,寄托着作者多么凝重的感情,
倾诉着作者饱经忧患和乱离流浪的生活哀愁,其中沉郁苍凉之情,感人至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旧时大雁传书寄情;“旧时相识”究竟何时相识呢?在词作者早期寄给丈夫赵明诚的《一剪梅·月满西楼》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故称大雁为旧时相识。而此时作者流寓江南,丈夫赵明诚已逝,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感到十分伤心,真是“物是人非”,令人愁肠难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中的“黄花”与作者《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从比黄花瘦”一样,表现作者因极度的相思之苦,而形容憔悴,身体虚弱。“梧桐”“细雨”“点点滴滴”,秋雨常常勾起人的愁思。而愁思和雨丝一样,真是割不断,理还乱!而秋雨缠绵、黄昏时分,点点滴滴,所反映出的作者千丝万缕的愁情,真是一个“怎一个愁字了得”!因此,作者孤寂之苦,难于排遣的愁情,通过残秋景物,表达得淋漓尽致。
语言新颖奇巧,巧用叠字,加强感情渲染,更能表达难以排遣的愁闷。李清照善于熔铸口语,以平易之语描写日常生活和极度的愁苦,有语浅情深之妙。看似简单浅显的语言,实则凝聚了生离死别和亡国亡家之痛。另外巧用叠字,词的开篇,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反映出作者内心十分空虚,郁闷难排。“冷冷清清”既写秋天环境气氛,又写作者内心感受。残秋黄昏自然冷清。但作者夫亡家破、流离他乡,内心世界的冷清是不得而知的。“凄凄惨惨戚戚”由轻入重,突出地描写了填塞于作者内心的愁情。这几处叠字,将动作行为、环境感受与作者心理神态融为一体,而声韵渐冷、涩滞、形象地展示出作者感情流程,而下片“点点滴滴”以声状哀,照应前面七组叠字,有巧夺天工之妙。
总之,李清照词作激越凄苦之情往往出于缠绵委婉之笔,怆凉沉郁,感人至深。不愧为两宋词坛上婉约派的名家。她的非凡的艺术成就和过人的才学奠定了自己“直令须眉俯首”的崇高地位,对后世词作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321c25453610661ed9f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