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欢迎阅读!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体味《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欣赏咏月诗词。 2、理解该词的主题。 教学难点:1、《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2、《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预习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出示课题、作者)
学生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如《浪淘沙·赤壁怀古》《浣溪沙》。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预习6) 二、课堂互动探究
㈠、一读课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预习2)
阙(què) 乘(chéng)琼(qióng ) 不胜(shèng)(旧读shēng) 转(zhuǎn)绮(qǐ) 婵娟(chán juān) ㈡、二读课文,有板有眼,读对节奏。(预习3)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㈢、三读课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预习4、5) 1、小序。
(1)重点词语讲解。
达旦:直到天亮。兼怀:并表示怀念。子由:弟弟苏辙。
(2)指导翻译。 丙辰中秋节的晚上,很高兴地喝酒,一直喝到天亮,喝得大醉,写了《水调歌头》这首词,同时用来怀念弟弟子由。
(3)作用: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中秋咏月兼怀亲人(子由)
2、上阕。
(1)重点词语讲解。
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何年:那一年。
乘:驾。归去:回到天上。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弄:玩弄,欣赏。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2)指导翻译。
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3、下阕。
(1)重点词语讲解。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无眠:没有入睡的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应该。恨:怨恨。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这些事,指人的“欢”与“合”和月的“晴”与“圆”。 全:圆全,圆满。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婵娟:月亮。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2)指导翻译。
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㈣、四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预习7、8) 1、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预习8②) 上阙: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上阕开头四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预习7写作背景)
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这反映他当时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尘世。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士,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为什么?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4、矛盾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喜爱人间生活)。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可以看出。
5、下阕是月光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是怎样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的心态。(联系预习8①)
6、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的思想感情?(联系预习8①)
三、再次朗诵本词: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要能读出矛盾的心理,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小结收获: 板书:
上阙 月下饮酒 超脱尘世(矛盾)喜爱人间
下阙 对月怀人 感伤离别 互相祝福 积极 旷达 乐观 五、课堂作业:
1、对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B)。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同步导学》P75“能力提升”(一)1、2、3 六、课后作业:1、《同步导学》2、背诵并默写 教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2c954e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