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根培根扎根》,欢迎阅读!
寻根培根扎根
作者:张小亮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1期
民俗教育需要传承、分析本土光辉的过去和崭新的未来,这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家乡,了解和热爱家乡。对于我校基于民俗的该课程校本化建设,可提炼为五个关键词:在地、暖心、整合、立体、坚持。寻根,培根,扎根,我校在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产生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优秀民俗文化成为自身人格的根基。
一、在地:课程资源的寻觅与融合
1.民俗与教育对接
每一个民俗传统都有其历史渊源、相关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了解它们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古今传承对接的前提。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又有助于民俗传统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担当精神。
2.本地与外地融合
我校外来流动创业人员子女数占84%,本地和外地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多多少少受到影响与教育。我们从雕庄本土延伸至外地学生家乡地类似民俗,将学生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民俗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形成具有浓郁民俗特色、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服务,让校本课程开发更具特色,生命力更强。
二、暖心:育人价值的追寻与实践
民俗文化课程要注入唤醒人主体精神的育人价值。只有认识到民俗课程内在于学校的价值,才能使学校在民俗课程建设上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原动力,更好地促进民俗课程的良性发展。
1.庸俗文化与学生思辨力
学校教育应避免把民俗课程庸俗化、简单化,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挖掘民俗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性。思辨力,即对民俗传统进行反思性或者说批判性理解。为此,对学生来说,在探究活动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哪些是“优秀”的民俗传统?哪些是学生可以理解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哪些是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刻反思到的优秀民俗?哪些是可以摒弃的迷信思想?在课程资源的运用中产生这样的冲突是必然的,这首先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考的思辨力。
2.实践探究与核心素养提升
注重文化味,把民俗探究活动放到相应文化背景下,让学生在了解当地民俗特点的同时,也能进行与民俗活动相关的阅读、设计创作,把活动基于了民俗传统背景下,活动对人熏陶与教育意义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趣味性,突出实践性,关注学科整合,关注与评价结合。在每一主题单元结束后,都有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单元评价表,一张评价表能很好地记录学生在平时主题单元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综合情况,为期末教师的综合评价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依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1c5fe4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