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13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习题

2022-11-01 22:1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八上语文13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习题》,欢迎阅读!
唐诗,习题,鉴赏,诗歌,语文
唐诗五首诗歌鉴赏教师版

班级: 姓名: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颔联融情于景。描绘了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的景象,景中的秋色、落晖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寄寓了诗人孤独忧郁的情怀。 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尾联引用了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凄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尾联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烟波江上”的景使得游子更添愁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情愁。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任答两点) 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直”“圆”的妙处。4分) ①“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夕阳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觉。②直的是烟,圆的是夕阳,和地平线一同组成了一幅完满的几何图案。③一“直”一“圆,描述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到的情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4


分)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静止的群山写活了,写出了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的景象,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渡过荆门后所见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分)

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争”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2.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春美景的喜悦心情及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88b79b8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