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欢迎阅读!
张若虚,唐代诗人。然而,这位诗人与别的诗人有些区别。区别之一他在世时当到最大的官,只是一位兖州的兵曹。区别之二,他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但,他没有李白那样能斗酒百诗,他一生留存在《全唐诗》中的仅有二首,一首是《春江花月夜》、一首是《代达闺梦还》。区别之三,他虽然只留两首诗,但,历朝历代,那一位诗人,也无法超越他写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也许闻一多先生的评价,不一定让所有人的文人折服,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使无数的文人墨客,读之而自愧,真可谓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最早以《春江花月夜》为题做诗的,倒不是张若虚之首创,而是荒淫无道,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可惜的是他的诗没有留传下来,谁也不知道他在如此诗意的题目下,到底能写出什么样的诗句。
然而,从隋炀帝杨广留下的两首《春江花月夜》,来看从形式上看,那诗也不过是五言四句,从内容上看,也不过是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短浅空洞的东西。
所以人们说,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只是沿用陈、隋乐府的旧题。然而,张若虑虽然以旧宫体诗为载体,但,在他的笔下不是以艳情为主要内容。而是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厚高远,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旧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把读者带进一种,深厚的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品味宇宙自然与人类心灵沟通的秘密通道。
张若虚一开篇就擒题生发,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起、两现海出。这种以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就把人带进了春、江、花、月、夜,这种神奇美妙的诗意境界。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那浩瀚无垠江潮,仿佛以与那波涛四涌的大海连在一起,在这种江海合一的宏伟气势中,一轮明月随着那汹涌而冉冉而生,其景象是何等的壮观。这里的“海”,不是作者真实地看到的海,而是作者从“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想象中,构思出的一个虚境,也就是有了这样的一个虚境,才能让读者随着他的想象,进入到他所描绘的,超现实的梦幻境描绘的,超现实的梦幻境界。 月,是此诗的纲,是此诗的魂。于是作者在前四句的最后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于是诗人接着就描述了,初月的朦胧、高月的皎洁。然而,面对一轮孤月,深深地激发了作者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个兵曹对这一轮孤月的深深思考,涌动在他心间的是满怀感慨与迷惘。这种感慨与迷惘,又迫使他进行借景喻人的思考,就如曹植在《送应氏》:中也写下过“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在《咏怀》中也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但他们感叹的是宇宙永恒,人生苦短。
而身为兵曹张若虚,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他认识到人生的荣辱是自有天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人只要顺其自然,乐观知足,才会有快乐的人生。于是,他写下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种符合自然规律的诗句。诗人在此已经跳出了个人的小我,而是站在人类这个大我之上,看到了人类“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都是永恒共存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中,升华了自己的人生的追求.
在诗人的这些描述中,我们不但看到了: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将大千世界浸染成五光十色的梦幻的奇景。同时,因诗人以月的叠用、人的叠用、江的叠用,使诗中流动起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觉。
描写月,就不能不写情爱,因为在国人的眼中,月中有嫦娥,而嫦娥就是爱的象征。于是,诗人笔峰一转,就扯出了“白云一片”,并让它“去悠悠”。这真的是神来之笔,让人有一种万丈沟壑一线飞渡的感觉,就是那片悠悠白云,一下子就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中,很自然地滑向野浦扁舟与明月楼头,将读者带入到情爱的离愁之中。 如果就明月写明月,再怎么写也只是明月,而唯有将人们最真的情感——爱,赋与明月,明月才会有别样的光辉。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分愁离绪始终是他们的主旋律。面对如此一轮明月,作者认为没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的了。因为,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能真正配得上,这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人间男女间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明亮而皎洁。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有多少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又有多少少妇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着她那远方的飘零者.
楼头明月,伫立着一位怨妇,但诗人没有直接去写妇人。而是巧妙地以“月”为载体,将怨妇心中的愁苦,刻画的入木三分。诗人抓住了“月的徘徊”这一关键词,来发挥自己的想象。
诗人看到了,天上有悠悠浮云,故光影明灭不定,时隐时现,时去时来,这是月的自然徘徊。接着他想象着,这徘徊的月光,一定会对思夫的怨妇会有怜悯之心的。它要与她作伴,为她解愁。于是,它将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本想为她带来一份安慰。岂料想,她则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但,月色“卷不去”,“拂还来”。这种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想托情明月而无法遥寄的相思。也让明月在去之不忍,留则伤心的境地中“徘徊”。
一个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跃动,虽激起阵阵涟漪,跃也无用。虽有“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之诗句,但在现实中一样是无法传递心中深情的怨女形象,就这样活脱脱地立在了读者的眼前。 无助的怨妇是如此,那么远方的游子又如何呢?诗人也没有直接写出游子的血与泪,而是以梦中不经意的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心。 昨夜忽然一梦,看到了花儿已纷纷飘零,大自然春已半残,而自己何尝不是青春易逝?那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界中的春天,那流逝的更是游子的青春、幸福与憧憬。
那江潭残月,不就是寄身异地的游子,归家遥遥无期,这种凄苦的寞寞之情的真实写照吧。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而无法归家的游子,只能将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这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了……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他采取四句一转韵的手法,以九韵之法,使诗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九节。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九韵,所以乐曲《春江花月夜》人们就将其分成了十节,并分别标上了: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 诗人在三十六句的诗行里,主旨是写月,但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将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纷繁的形与景,有机地揉进了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这些复杂的光与色之中。 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将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其中。打上读之让人心颤的情感烙印。
诗人以春、江、花、月、夜、为载体人,以人与自然彼此相融“天人合一”为内容,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精妙地构造出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能将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真不愧为旷世之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859381c31b765ce050814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