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临江仙·惠州改前韵翻译赏析

2022-04-09 16:00: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临江仙·惠州改前韵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临江仙,惠州,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临江仙·惠州改前韵翻译赏析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不知人世苦厌求。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前言】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点题,同时渲染物象,将整首词的意思说尽;下片却又生出人生之“春”也已过去的感慨,把词意引向高远。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意味,表达了词人内心忧愁的情感。 【注释】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 ⑵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⑶“三分”句:宋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⑷榆荚:榆树果实,初春时先于叶生,状似钱而小,暮春时飘落。此句指雨打榆荚零落。 ⑸柳花球:柳絮染尘成球。此句指风吹絮球翻滚。 ⑹使君:惠州知州詹范。作者在《与徐得之》中称“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极蒙他照管”。按作者时年六十岁,又据其《和陶贫士七首》之六: “老詹亦白发,相对垂霜逢。”可知此句为实写。 ⑺合江楼:作者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⑻“水光”二句:形容山水之美。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横峰皱。”苏轼《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翻译】 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

1


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美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 【赏析】 上片,惜春伤春,无须“贪忙”“追游”。与密州时作的同词牌名的上片完全一样,惜春。面对同样的春,产生着同样的心情。那时,朝廷政治斗争激烈,词人回避,自求外任。而今,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须“贪忙”“追游”了。紧接着点化运用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三分春色一分愁”,日暮西山,人命危浅了,只是词人未看到日后还有“风雨”,哪怕是“一分风雨”,未想到日后又要谪贬儋州;但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 下片,叹青春不再,人生暗淡。词人此时处境恶劣,心境凄凉,深感自己夕阳黄昏,硬是把棺材准备好了。正因所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地位发生变化,自然他的思想感情、心理观念随之也发生变化,艺术欣赏及其作品的意境发生变化,所以他把密州时作的同词牌的词的下片作了修改。尽管它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依恋和青春的惋惜之情,可意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仙境不见了,西王母、东皇太乙在东坡心中,早已消失了,再不是什么美好、理想、幸福的形象,更不是什么长生不老的象征了。“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



2


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结束。“佳人斜倚合江楼”,唯有我那朝云,病魔缠身,“斜倚”而立,留恋着“合江楼”外的水光山色,哪怕它们是净眼中的水光(“水光都眼净”)和眉愁中的山色(“山色总眉愁”。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 全词,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时,下片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人的感情发生变化,决定着词的意境发生变化,决定着词的用语的变化。笼罩全词的是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7883212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