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晏子春秋·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彊为上第六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晏子春秋·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
勉彊为上第六原文|翻译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 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 晏子对曰: 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之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 人性有贤与不贤,可以学来吗? 晏子回答说: 《诗》云: 高山人们都仰望,大路人们都行走。 向往的是那些仰望高山、行走大路的人啊。所以,诸侯并立,行善而不懈怠的人成为首领;众多学士一同学习,善始善终的人成为老师。
【繁体原文】
景公問晏子曰:「人性有賢不肖,可學乎?」晏子對曰:「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二〕。』之者其人也〔三〕。故諸侯並立,善而不怠者為長〔四〕;列士並學,終善者為師〔五〕。」
【繁体注释】
〔一〕 則虞案:目錄「勉彊」作「彊勉」,楊本缺此章。 〔二〕 孫星衍云:「小雅車舝之詩。」
〔三〕 孫星衍云:「未詳。『之』或言『往』。」◎盧文弨云:「下
1
『止』字衍。案今詩作『景行行止』,而古來所引每作『行之』王伯,厚詩攷引史記孔子世家作『行之』,今史記改作『行止』矣。禮記表記釋文又云『行止』,詩作『行之』,又互異也。此書必本作『行之』,後人以今詩『止』字注其旁,遂誤入正文耳。」◎王念孫云:「案盧說是矣,而未盡也。此文本作『詩云「高山仰之,景行行之」(鄭箋孔疏皆作「仰之」「行之」,釋文作「仰止」,云或作「仰之」。唐石經依釋文),『鄉者其人也』,『鄉』讀『南鄉』『北鄉』之『鄉』,『鄉者』,謂鄉道而行者也。表記引此詩而申言之曰:『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即此所云『鄉者其人也』。故下文云:『列士並學,終善者為師。』鄉道不已,斯謂之終善者矣。淮南說山篇曰:『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鄉者其人也。』語即本于晏子。(史記亦曰:『詩有之:「高山仰之,景行行之。」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三王世家載武帝制又曰:『高山仰之,景行嚮之。朕甚慕焉。』列女傳賢明傳曰:『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當常嚮為其善也。』)若今本晏子,則兩『之』字僅存其一,又脫去『鄉』字矣。」◎于鬯云:「『之』『止』二字,古本通用。即讀『止』為『之』,亦無不可,要以為誤字,從簡捷耳。惟盧以下『止』字為衍,王依之而又據淮南子說山訓於『者』字上補一『鄉』字,云此文本作『詩云「高山仰之,景行行之」,鄉者其人也』,則殆不然。此文但兩『止』字作『之』,更無衍字,亦無脫字。「之」者,即複舉『仰之』『行之』兩『之』字而言也。『之者,其人也』,以『其人』釋兩『之』者,若謂詩之意曰高山仰其人,景行行其人耳,文自
2
曉白。故下文云:『諸侯並立,善而不怠者為長;列士並學,終善者為師。』諸侯為長,必為眾諸侯仰之行之,列士為師,亦必為眾列士仰之行之,所謂『其人』也。若作『鄉者其人』,義轉不憭。蓋說山訓當有誤,以晏子之文正彼轉可;不合取彼正此也。孫星衍音義云『之』或言『往』,『往』即『鄉』義,亦不可解。」◎劉師培補釋云:「案『行止』之『止』,不必改為『之』,而『之者其人』之『之』,亦不必改為『鄉』。爾雅云:『之,往也。』(釋詁)詩碩鼠(『誰之永號』)桑柔(『既之陰女』)諸篇,鄭箋均訓『之』為『往』。又小爾雅云:『之,適也。』(廣詁)法言五百篇『則載而惡乎之』,『之』字亦當訓『往』,『往』、『鄉』二字取義相同。『之者其人』,猶言『往者其人』也。『之』即鄉道之義,與論語子罕篇『進,吾往也』義同,不必易『之』為『鄉』也。」
〔四〕 孫星衍云:「讀如令長。」◎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衍「長」字,綿眇閣本不衍。
〔五〕 蘇時學云:「此語亦見諫上第十六,蓋古語。」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77fe43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