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回延安》第2课时示范教案》,欢迎阅读!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 2.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了解诗人对革命事业、革命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事业、革命人民的热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民歌的质朴表达。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背诵课文,读出感情来。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初步接触了著名作家贺敬之笔下的陕北民歌《回延安》,这节课咱们继续来探究这首赋予地方特色的诗歌,体会它的意味与深情。
二、重点探究 (一)鉴赏第三部分
1.第三部分1、2节描写出什么样的团聚场面,怎样描写团聚场面的?
描写出了亲切热烈的团聚场面。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整体描写了人多、大家亲密无间的热烈氛围。
2.前来团聚的都有哪些人呢?他们带给读者什么感受?
写三辈人都来团聚,“白头发”,表现出延安父老在保卫延安中经历过艰苦的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了功劳。青年人,表明后辈的成长,体现着亲切喜悦的感情。小孩儿显示了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关系的传承,表现明朗欢乐、无拘无束的气氛。
3.第三部分形成了什么样的结构?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这一部分先总写场面,再分别具体描写人物,最后总括收结,构成了总-分-总的结构形
式,表现出亲人团聚激情满怀、亲切热烈的真实动人情景。
(二)鉴赏第四部分
1.第一节抒发了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怎样?
抒发了急欲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延安变化之大。 2.写出延安什么样的外貌?运用什么写法?
写出了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运用了象征、排比、拟人、叠词的手法。 3.第四部分结尾对延安新貌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出由衷歌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感情。 (三)鉴赏第五部分
1.第五部分前三节描写了什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概括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构成排比诗节的形式,都以延安特定的处所和事物,象征延安在三个革命历史阶段发挥的伟大作用。
2.第4节与前三节的关系是什么?
第4节是对前三节的小结。“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三个专用名词,照应前面三个革命历史阶段,表现出延安哺育了代代英雄,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这一部分怎样展望未来,表明了什么思想?
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帅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4.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又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愿望? 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三、拓展延伸 1.本诗的艺术特点 (1)富于变化的句式
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所谓“兴”,即起兴。“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
并列关系: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顺承关系:如“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这一节前一句写老爷爷进门喘气的动作神态,后一句写出老爷爷讲的话,上下句构成了顺承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775064c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