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达与中国劳工和人口》,欢迎阅读!
陈达与中国劳工和人口
一、陈达的生平与著作
陈达(1892-1976)浙江余杭人,社会学家。1911年考入留美预备班。1916年赴美留学,192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清华学校工作,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陈达任社会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49年后,任中央财经学院教授,劳动部劳动保护司副司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他除了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人才外,在人口问题、中国劳工问题、华侨问题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性作品《中国劳工问题》《人口问题》《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等。 二、陈达的劳工、人口、华侨研究
中国现代人口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他认为人口问题研究“可引导社会学入于实际科学的正路”尤其注重社会调查研究。1923年从美国回来后,就开始对校内工人的生活费用进行研究,之后对北京市镇状况、上海工人状况、闽粤侨乡状况、昆明地区的人口和农业状况、重庆工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还对日本、朝鲜的劳工,德国、意大利的工人,南洋和夏威夷华侨社会生活状况,印度加尔各答地区的农业状况,苏联的市镇工人和集体农民的生活状况等,进行了考察或调查。
陈达的劳工研究
1923——1952年的29年中,他共主持参加的调查约24次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开了中国人口普查先河的一次,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对云南昆明地区的人口普查,参加这次调查的人达1300多人。
在人口和劳工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生存竞争与成绩竞争的理论。主张先有生存竞争后有成绩竞争。要取得这两种竞争的胜利,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陈达的移民研究
《中国移民——关于劳动条件的专门考察》是他为美国联邦劳工部写的报告。根据当时有中国移民的官方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对台湾、印尼、马六甲、菲律宾和法国等地的华侨进行分析。结论有: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条件无法赶上人口的增长;移民对居留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移民关心国内发展,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海外华侨和中国政府应该为弘扬中华文化负起责任。
《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20世纪30年代中国移民人数有1000多万。陈达在调查中,运用了比较研究(社区比较、分类比较)法、问卷访问法、专题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文献收集法等。研究重点是华侨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变迁。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分析,就是将地理、人口与社会环境、居民的文化特征以及居民的职业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陈达的移民研究
他对社会变迁元素的分析,涵盖了中国当时的物资、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社会变迁及主要趋势,综合从国内的物资建设、思想解放与社会改良,国际移民政策的改变以及中国南洋移民的法律地位、移民的方法、离开中国的原因,移民的分布以及他们的职业等。把华侨问题放在大的有机的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
关于移民导致的社会变迁元素研究时,采用了华侨社区与非华侨社区的比较研究。范围有,日常生活,婚烟、家庭,治安、交通、都市化、教育与卫生等,从共同点、与不同点,全面观察华侨对于家乡社会变迁的影响。 三、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研究
《中国劳工问题》192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九章,论述了生活、工会组织、罢工斗争、工资、生活费、福利设施、劳工法规等方面。并与国外的劳工进行了比较。
采用的方法有归纳法、选择法。还用到了统计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几门社会科学进行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工人本身的如生活费、工资、工作时间;关于资本和劳工两方面的如劳资争议、劳工移动、罢工失业等;关于社会的,如福利设施、工业和平等等。 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研究
内容有三部分,一是劳工问题的起源和发展;二是劳工问题的重要性;三是解决劳工的几种方法。运用生存竞争和成绩竞争进行分析。得出了劳工问题不单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消极与积极的。积极的又分为,治本的方法,要对工人的生活加以科学的研究;制定工会法;研究工人得到多少工资才可以达到谋生标准;要制定合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用以改善劳资关系以利于劳资合作。
四、陈达的人口问题研究
1934年由商务出版社出版《人口问题》,全书四篇,一、介绍马尔萨斯等数十位学者的人口理论;二、介绍人口调查、人口登记、人口估计、生育率、死亡率等有关人口数量的问题;三、介绍遗传、环境、自然选择、社会选择以及区别生育率等有关人口品质的问题;四联系当时世界实际情况,分别介绍各国人口增长、迁徙、工业发展以及人口政策等问题。
联系中国的耕地面积,生产水平、生活程度等因素,明确提出中国人口太多,应当节制生育,限制人口数量。实行“对等的更替”。 五、陈达的人口问题研究
陈达在人口研究中同样提出生存竞争与成绩竞争的理论,认为这两种竞争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有先取得生存竞争的胜利,才能进一步取得成绩竞争的胜利;反之,如能取得成绩竞争的胜利,也更容易取得生存竞争的胜利。主张计划生育,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质量。认为影响人口素质的,既有先天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为了提高人口品质,既要实行符合优生原则的区别生育率,也要大力改善生活,发展教育、卫生等事业。人口数量直接与生存竞争有关,人口品质直接与成绩竞争有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72fd90a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