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哭晁卿衡》全诗翻译赏析

2022-05-04 13:15: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哭晁卿衡》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李白,赏析,翻译,衡》
李白《哭晁卿衡》全诗翻译赏析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作品注释:

(1)晁卿衡:即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卿:古代朋友之间的爱称。帝都:帝王之都,此处指唐朝京城长安。

(2)蓬壶:传说中东海中有蓬莱、方壶、瀛壶等仙山。这里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3)明月:比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以月明珠来比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4)苍梧:云台山,在现在的连云港境内。 作品译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回蓬莱群岛。 却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再,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终日不开心。

这首七绝诗的意思是,日本朋友晁衡,辞别帝都长安,返回故乡,征帆一片绕过了蓬壶仙山,朝着东方,径直远航;不料途中遭遇风浪,高洁的明月,竟沉没于海洋,闻此噩耗,人人为之痛心,连那苍梧山也白云密布,感到悲伤。气氛哀惋,表达含蓄,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抒哀情,清新自然,浪漫飘逸,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晁衡于717(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753(天宝十二年)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755(天宝十四年)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文学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


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6faee3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