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游褒禅山记》里“华山”、“花山”的读音问题》,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谈《游褒禅山记》里“华山”、“花山”的读音问题
作者:陈丽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5期
摘 要 :本文目的通过对汉语古今音的比较以及古今字衍生变化的规律阐明高中文言课文《游褒禅山记》中涉及的“华”和“花”发音变化和二字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认识。 关键词:华山;花山;阴平;阳平
作者简介:陈丽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实验中学。 [中图分类号]: H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一谈到关于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中文章《游褒禅山记》里面的“华山”、“花山”的读音,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就头痛不已。这里所说的头痛说的不是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怎么讲这个问题。因为课堂的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参考书上要求的读音教授学生即可。如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规定的读音:阳平、阳平、阳平、阴平、阳平。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照本宣科告诉学生即可。学生即使有疑问,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这是古今音的区别,即可应付过去。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教师作为研究学问的人,是绝对不能只满足于教学,而不求甚解。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汉字的发展规律。最原始的汉字就是一些独体字,这在一些甲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是有限的独体汉字表意功能是有局限性的,或者表意太多造成混乱。所以,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这里数量最大,构成汉字主体的就是形声字。讨论形声字的形成,也是解决“华山”、“花山”的读音问题的关键。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另外举一个例子。这里涉及一个文字学的术语:同源字。即有一个本字,在它的基础上衍化出很多形声字和引申义关联字。例如,北方的北,这个字最早的含义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就是人的背部,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字的象形雏形,两个人背对而坐。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这个“北”承担了很多含义,譬如指方向北方。这就是一个引申义。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后背是对着北方的。所以“北”字在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方向的含义,这是由中国文化习俗引申出来的新的含义。
随着“北”所负载的含义越来越多,在使用中就有些混乱,造成误解。这样一来带有“北”字基因的形声字就应运而生,譬如说“背”字,专门用来指人体的部位,这就减轻了“北”字表意上的负担,而且还很过分,作为后来产生的衍生意:方向,反而喧宾夺主占用了原来的“北”字,专指方向。原来的含义消失被替代了,又在新的基础上产生了“邶”字,地名、国名位于北方,就单给它造了一个“邶”字,所以这个意思也从“北”中剔除了。其实还有很多“北”字的形声字,就不举例了。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由国家组织规定而成为定式的,这是一个漫长而逐步进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读古书时候,一个意思经常会看到有的用古字,有的用它的今字,我们美其名曰:通假字。
同理,“华山”、“花山”也是这个道理。最早就有一个“化”字,从甲骨文中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出,它和“北”字不一样,似乎也是背对而立,但是一人头朝上,一人头朝下,有周而复始轮回之意,不停地在变。所以“化”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增加了很多表意,其中之意就是指现在的花朵,因为古人发现花开花落,也是一个周而复始,所以当时的花字就写作“化”。后来为了减轻表意上的负担,人们在化字的下面加了一个十字,造了一个新字:“华”。专门用来指花朵,成语“春华秋实”就是一个明证,秋实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春华指的是春天的花朵。而且为了区分,这个“华”花朵的含义的读音也由去声变成了平声。
“华”字用来指花朵本无大碍,但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又增加了,多了很多引申义。例如人穿的很高贵漂亮,像花一样,我们就说“华丽”,这就是引申义了,又譬如“繁华”也是同理,引申出了热闹、茂盛之意。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那种原始的衍化、丛生之意。正是由于这种变化,“花”字应运而生,这个字出道的最晚。康熙字典里面说这个字是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公元425年)造的字,不知道是否准确。
在那以前,或者说可能至少在魏晋两汉以前,“花”字都写作“华”,再远的“化”字就无法追述了。不管怎么说,自此“花”字就专门用来指花朵了。到后来我们所说的眼睛花了是怎么回事呢?有个成语叫眼花缭乱,是指身处百花之中,成千上万,让人的眼睛看不过来,一阵眩晕,就是说视觉紊乱了。所以“花”这个后起之秀,又有了新的衍生意。
我们回到《游褒禅山记》里面纵观全文,在宋朝时期,“华”和“花”早已各自为政了,但是我们在文中会发现,华山的“华”读阴平。但是成语春华秋实,中华等我们读阳平。给人的感觉好像“华”和“花”好像是通假字。这是因为华山之名南北朝之前就有。而五胡乱华之后的南北朝时期中国汉语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汉语语音变化《颜氏家训·音辞》曾有这样的记载:“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汉字的平声出现了新变化,平分阴阳。出现了阳平声,我们现在的华丽、中华的阳平读音就是这么产生的。宋代,人们早就习惯了“华”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阳平音,但是华山的读音还是保留着汉魏时期未分家时的阴平音,所以当时人很多都弄不清这个原因。习惯把它读作阳平音华山。但是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从文中判断他知道“华”和“花”的渊源关系,也知道该山的名字很古老。他判断这座山的原始读音是从仆倒的石牌上“花山”判断出来的。通过前文“华”和“花”字渊源论述,可见此碑的出现不能早于南北朝时期。但是它恰恰证明了“华山”和“花山”的关联。虽然是语音的正常演化,由于华山读音的缘故,王安石所以才说:“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因为春华秋实的“华”最早也读阴平。王安石的意思就是大家读今音读习惯了,把华山这古老的读音都读错了,根本不是一回事。上文说到国家规定的读音:阳平、阳平、阳平、阴平、阳平是不准确的,应该是阴平、阴平、阴平、阴平、阳平。这样一来,文章之意就豁然开朗了,至于华佗、西岳华山的去声又是人为规定的另外一种读音,在此不做赘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6db704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