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

2024-02-08 23:0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欢迎阅读!
剪纸,由来,传说,故事,介绍
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

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

剪纸是民间很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这门艺术非常感兴趣并传承者。那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剪纸的由来

剪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关于剪纸艺术,剪纸的由来,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1500以前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出土的图案花剪纸《对马》、《对鹿》作品中很有特色。其精美的构图和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剪纸已用于屏风,头饰等方面,起到节日仪饰作用。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 “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剪纸的传说故事

从前,在北京城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两口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还有一个是叫秀女的姑娘。这祖孙两个都是心灵手巧的人,一把剪刀几张纸在她们手下,能活灵活现剪出飞禽走兽花卉和窗花鞋样,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都有街坊邻里登门求讨。这祖孙俩总是有求必应,后来也就靠卖剪窗花、剪花样子谋生了。而秀女和奶奶接触的差不多都是一些穷苦人。有的小伙子要结婚了,没钱布置新房,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纸花,鸳鸯成双,喜鹊成对,还有什么“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贴在窗户上,挂在门框上,铺在床铺上,盖在被子上,压在桌面上,粘在墙壁上,那可是用钱不多,红火吉祥,热热闹闹,使新房一点儿也不显“穷气”。有的姑娘媳妇做新鞋,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鞋样,什么“步步登高”、“一路平安”和“双喜临门”等,依样绣在鞋面上,穿在脚上,走到那儿,都会有人赞赏花样儿好。 传说,在光绪年间,有一天从皇宫里传下圣旨,说是圣母皇太后慈禧要办六十大寿,京都内外要贡


纳寿礼银,上下臣工等都要穿上拜寿服。什么是拜寿服呢?就是在慈禧寿日那天,上下臣工等,一律要穿以仙鹤和梅花鹿组成的“六(鹿)合(鹤)同春”图案的袍服。那年头,圣旨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违命。一时间,北京城上上下下,许多绣花作坊,全忙活开了。有钱的人家,为了讨慈禧的欢心,找绣花工用金丝银线作图案,要求将为慈禧拜寿穿用的衣袍点缀得越富丽越好。还有那些小财主们,也是想着法儿制作新绣袍,为的是“显贵”。折腾得京城几十家绣工作坊,以及小门小户零散的绣工,也没有例外,闹腾得大家都一样,忙的简直连喘口气工夫都没有了。这么一闹腾,闹腾得绣工钱,也随之日益俱增,一天一个价码,越来越贵,真是一针一线值千金,一件绣袍值万两银。但北京还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干土打不成高墙,没钱盖不起瓦房。

慈禧办寿,可真难住了千百户穷苦人家,闹得家家户户愁眉不展,怎愁也愁不出钱来给慈禧办六十大寿。所以,有的说咱们干脆趁早来个“铁球坐滑梯--溜吧!”逃出京城,逃到深山老林里去躲躲,可是更多的`人感到真是有点破家难舍,故土难离。而秀女和老奶奶就是属于这样的人家。秀女和老奶奶坐在家里愁呀,愁又能怎样呢?眼看一天又过去了,也没有愁出什么样的高招儿来。老奶奶的主意是:让秀女一躲了事。可是秀女怎么能忍心将老奶奶抛下一个人走呢?怎么也不能这样做。后来,谁也没有料到。有一天将近晌午的时候,秀女家突然来了个漂亮的大姑娘。老奶奶见了,以为是来讨剪纸花样的,还没等问,她就先请安,然后恳求说:“老奶奶,您行个好,给点儿吃的吧!”老奶奶听了,心想:“噢!原来是个讨饭的!看被饿的样子,怪可怜的!”秀女在一旁,二话没说,扭身就到灶房里去,捧出来两个窝窝头,那个大姑娘一点也不客气,拿过去就吃。老奶奶说:“姑娘,我去给你烧点儿开水喝吧!”说完,转身就走进了灶房。那姑娘拿着窝头吃得正香的时候,她笑眯眯对秀女说:“请你再给一块咸菜吃,谢谢你了!”秀女听了,心想:“是呀,怎么没想起给拿一块咸菜来,吃窝头没有咸菜,让人家怎么吃呀?”她一扭身,到灶房去给拿咸菜。可是待秀女拿着咸菜从灶房回来一下愣住了。“咦!人到那儿去啦?”她心里一边这样想,一边推开门往外看了看,连个人影也没有看见。但她一回头,却看见屋里桌上放着一件布袍子,连忙喊了起来:“哎,可怜的讨饭姐姐,你在那儿?……”秀女急得连着这样喊了几声,由于声音大,老奶奶也听见了。老奶奶一听秀女说那姑娘走了,还忘下了一件衣裳,说:“秀女,你看那姑娘身上穿的就已经够单薄的了,你赶快追她去,把衣服给她,让她穿上好保暖……”老奶奶嘴里一边这样说着,就一边和秀女走出了门,一南一北往前追,追出足足有几里地远,仍然连个人影也没有见到。老奶奶和秀女回来后,秀女把那件衣裳抖落开一看,立刻喊了起来:“奶奶您快来瞧:这还是一件‘六合同春’拜寿穿用的袍子哪!”老奶奶一看,果然是真的:“这花样绣的还真不错呀!”老奶奶一边看,一边不由得这样说,一边还用手抚摸起衣袍的绣花,嘴里说:“秀女,你看这到底是怎样绣的?咱们仔细琢磨琢磨!”秀女让老奶奶这么一说,倒也细心起来,把衣袍舒展开,祖孙俩仔细一瞧,全惊呆了:原来,这袍子上的花纹,不是用丝线绣上去的,而全是用花样剪纸贴上去的。

这时,秀女和老奶奶心里都很纳闷儿:“这讨饭的姑娘,她到底是干什么的呀?这件衣裳……”还是秀女比老奶奶脑袋转的快,她兴奋得几乎都要跳跃起来,说:“奶奶,我猜那姐姐是不是特意给咱们送‘六合同春’拜寿袍的花样子来啦?”让秀女这样一说,老奶奶心里也明白了:“兴许是天上的织女神仙下了凡,来帮咱们穷苦人的忙,别让咱们穷苦人家为慈禧办寿着急发愁……”秀女一听老奶奶这样慢声慢语一说,就更加高兴了,她接着说:“奶奶,那姐姐能做的,又给咱们送来了花样子,那咱们就照花样子学……”秀女和奶奶,这祖孙俩,说干就干,依样画葫芦,没有用多少时间,就赶制出一件“六合同春”拜寿袍。老奶奶让秀女披在身上一试,那图案是针线绣的,还是用剪纸贴上去的,如不仔细看,还真难区分。秀女和老奶奶用剪纸艺术制做的“六合同春”拜寿服,这消息一经传开,北京城不单是许多穷苦人家找上门来求做,就是连一些富豪人家也纷纷前来定做拜寿服。

在慈禧六十大寿那天,一些官员穿的都是由老奶奶和秀女精心制做的拜寿服,连那狡诈奸猾的慈禧都分辨不出是用手绣的,还是用剪纸贴的拜寿袍了!所以由此开始,北京的民间剪纸艺术名声大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663a8d4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4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