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微信的表演方式与印象管理

2022-12-23 05:2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在微信的表演方式与印象管理》,欢迎阅读!
表演,印象,方式,大学生,管理


大学生在微信的表演方式与印象管理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微信更是日常交往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很多时候大学生通过微信来了解到一个人的有关信息动态在微信当中给别人展现一个一个好的印象成为很多人会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有关于印象管理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在微信中的印象管理行为。



标签:微信;拟剧理论;印象管理

1、印象管理概述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在人际互动中,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技巧塑造自己给人的印象,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并据此作出符合行动者愿望的反应。[1]戈夫曼拟剧理论的实质是印象管理即在表演时,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



在互动中,个人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满足别人的要求。夫曼认为,社会 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理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2]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時也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表演技巧



在微信这个舞台当中,大学生通过微信私人聊天、群聊、朋友圈、昵称、头像、个人签名等方式进行自我表演,其使用的道具就是基于微信平台的文字情、小视频图片、文章等。同时在进行这种自我表演的时候,为了在观众脑海形成良好的形象,演员在微信中也会采取不同的表演方式来展现自己。



2、表演方式与印象管理

(一)理想化的表演

符号互动论认为:自我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结构,是从社会经验中产生的。当一个自我产生之后,就为自己带来了各种社会经验自我实际是主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3]微信上的交往与现实生活中不同,微信上由于其特殊的交往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所呈现出的内容往往是经过雕琢加工过的,经常集中地表现出大学生理想化的形象。



在后台准备的过程中,一句发言或许已经经历过很久的思索和编辑,一张照片也经过了各种美化,一篇文章也许绞尽脑汁。观察会发现,在有些大学生的朋友圈里,大学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十分安逸,充满着小资和浪漫的情调,这种人前的形象就是刻意的理想化表演的结果。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例如微信推出的分




组功能。很多大学生会为自己的朋友圈分组,尤其是家人和老师等长辈群体会被单独独立出来。在更新朋友圈的消息的时候,就会刻意地将某些内容呈献给不同的群体,很多人不会选择在家长和老师的面前放飞自我他们还是需要维持家长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形象,即使这些形象与其和同辈群体交往时的形象完全不同。



(二)神秘化的表演

与互动方保持一定距离,使对方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的表演称之 神秘化表戈夫曼认为,对一个人越熟悉,就越容易轻视他。所以,微信中有的熟人更愿意发布让人看不懂的内容或曲高和寡的内容,以将自己与微信中的大多数人区隔开来。[4]这样做就是让 观众对演员产生陌生的感觉。很多人很喜欢晒各种其他人没去过的地方,晒其他没有见过的各种物品,甚至是晒普通人没有听说过的一些见闻。这些内容和观看这场演出的观众其实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是用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是故意营造自己的这种神秘的感觉来避免观看的观众会对其表演产生质疑和其他负面的评价。



(三)用于补救的表演

补救表演用来应付一些未预期的意外事件。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利、当众吵闹等都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当在微信的交往中出现一些不可知的意外情况时,一个大学生会采取补救表演。例如当一个人在和他人进行聊天时,突然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这时他可能就会采取撤回这种行为来进行补救。在朋友圈内,他所发的内容可能影响别人对其的评价,他可能就会对这个朋友圈内容进行删除的处理。当一个人的分组好友发现此人的朋友圈内容并不一致,大家了解到的对于这个人的形象并不一致时,作为观众,他们可能会默不作声,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当一个人由于误操作而造成其不为人知的一面被泄露出来,这时候其实很多观众会选择忽视,互相之间达成一种保密的默契。



3、结语

微信作为大学生甚至普遍大多数人来说是最为流行的社交工具,微信这种独特的社交模式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交行为,改变着社会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如何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表演方式来管理我们在他人面前的印象是一种智慧。



微信上好的印象管理会给一个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塑造大大加分,但是也需要注意这种印象管理需要把握好尺度。维持出来的形象不可与真实状态差距过大,甚至出现完全虚假或臆想的状态,这种情况是不健康的。假如表演者内在状态和外在表现出现严重的偏差,出现认知不协调的现象,无论是在自我认同还是他人感知上都会出现混乱的情况。这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印象会陷入模糊,同时这种情况也很容易被他人识破或者戳穿,不利于在他人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2]张记洁.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浅析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社会互动行为[J].会心理科学.2015年第3-4期:22.



[3]李其美.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J].传媒20155

[4]徐钱立.微信朋友圈——亲密关系的表现舞台[J].传媒评论.20145版:63-64.



吴佩澄,19977月,男,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62a31cc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