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欢迎阅读!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周次 13 案序 25
教 学 目 标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而崇高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意境优美、感人动人的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歌曲为4|2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2.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三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三年级学生处于水平二阶段,接受能力较强,而且纪律观念加强所以适当的队列队形变化练习有助于他们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歌曲《我爱米兰》的视频,激发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讲解,把老师比作米兰,就是借助这种不是名贵的植物,也不是什么美丽的花朵,但是它却能静静的地散发着幽香,以此来比喻教师的高尚品格,歌颂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1.鉴赏初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能告诉我你对歌曲是怎样理解的,是怎样的感受吗?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在每个学生谈完后都要给予评价或总结)
总结评价学生讨论,导出歌曲
课型 学生活动
新授课 设计意图 以一首歌曲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视觉的情景,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联想的能力。
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
课题
开 放 式 导 入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这首歌曲采用2/4拍子,中速稍快的速度。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童声独唱,但是我们可以采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演唱这首歌曲。虽然大多认定这是儿歌,其实不然,从歌词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歌曲描述了一个人的成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的创作背景。
2.简介歌曲背景
你能说说这首歌曲的背景吗? 学生回答(提前布置作业:查阅歌曲的创作背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歌曲的背景:
3.复听分析歌曲
这首歌曲采用2/4拍子,中速稍快的速度。
4.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第一遍:教师激情示范演唱歌曲,学生模仿学习歌曲。
第二遍: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演唱歌曲。强调强拍,纠正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第三遍:教师领唱学生应唱。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与学生合作演唱的歌曲录音,在播放给他们听。
第四遍:学生领唱教师应唱,再次录音,找出不足进行纠正练习。
当下一些红歌、一些老歌已被加入了一些现代流行元素,以崭新的面孔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比如:孙楠演唱的《万泉河水》、尚雯洁演唱的《映山红》等。(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在节奏、速度等的变化)提问:请你也尝试着把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加入一些你认为可行的元素,重新演唱这首歌曲?
长过程。多年以后带着对老师的思念忆起当年的老师,老师的功勋是那么的大,似乎自己与老师所有的学生此生都难以回报老师的那份永恒不变的爱。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通过反复欣赏、听唱、学唱、模唱、录音等形式教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歌曲的主动学习热情,营造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自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科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色彩,联系已有知识感受旋律特点,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开 放 式 延 伸
通过让学生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给老师提供下一节课的备课素材,教学相长
让学生体验创新,激发热情。这种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3 55 5 66 | 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604eb8c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