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给我的启示》,欢迎阅读!
诵读国学经典给我的启示
国学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四年了。我所带的班级五年级一班也是学校第一个经典诵读班,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不论学校还是班级在国学经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国学启蒙教育在现代社会被重新提了出来。我校也把国学文化《弟子规》、《三字经》等定为了校本课程,从效果来看,肯定的成分要多于否定的成分。同时,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越来越感到国学经典在小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诵读经典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素养,让一个人心中有正确的为人处世观。我们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让学生潜下心来多读经典,于国于己都大有裨益。它的重要作用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1.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
从方法论上讲,汉语(包括古汉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还可以培养独特的思维方法。近现代,在社会科学领域,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钱钟书等大师级的学术领袖人才辈出;在自然科学领域,詹天佑、竺可桢、钱学森、杨振宁等巨匠,亦取得了举世震惊的科学成就;还有精通数国语言的大师辜鸿铭、吕叔湘等,个个都有私塾里积累的深厚的国学功底。在当代中国,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先生自幼受祖上传统道学思想的熏陶,加之始于幼稚之年的刻苦实践,对传统道家文化的哲学精髓和方法论的研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因此我认为,私塾教学形式也蕴涵了许多合理的成分。现代教育应该去借鉴、吸收这些合理的成分以完善自己。如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全部用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共1000余字,概括性强,文字简洁精练。文中包容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先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再讲伦理道德、名物常识、经史诸子、朝代更替,最后用古人勤勉好学的故事启迪、教育儿童。全篇段落分明,结构谨严。同时《三字经》的句法也灵活变化,概括力非常强,全书条理清楚,押韵自然,晓畅易读,琅琅上口,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生动教材。小学生读起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其功劳不能不归结于句句押韵、和谐流畅、易学易记的三言体的语言特点。
2.学习国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读书就要有所选择。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能够对他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书籍,可能只是有限的几本。读肤浅的书就会跟着肤浅。读不朽的经典,至少能让自己的灵魂接受一次拷问。有位学者说得好:读经典就是在与先哲进行对话,就是主动接受他们智慧的辐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十分重视量的积累,由量变引起
质变。学校分年级编写校本教材。除了小学生必备的古诗词外,还要求低年级会背《三字经》,中年级会背《弟子规》,高年级会背《德道经》。学校规定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千人诵读《德道经》经典,班级每天利用课间操的十分钟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其内容主要以《德道经》为主。我校学生每天生活在浓郁的书香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积累了大量经典的古诗词。“最是书香能至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明显增强了。时不时还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领导在视察了我校后都赞不绝口。
3.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拜金主义和各种低俗文化、垃圾文化甚嚣其上。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受到精神毒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而误入歧途。国学经典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进而作贤人、圣人指明了方向。子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孔子教育弟子,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寥寥数语,学生读了就会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经典知识里面的人生道理仿佛是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引正确的方向。
目前小学课程都有思想品德课,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大多以说教为主,很难从行为上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学生缺乏自我教育意识。这可以从学生中麻烦问题越来越多的现实中得到印证。国学启蒙教育经典《弟子规》就是一篇以学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好文章,全书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弟子规》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阐述了作为弟子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
或许有人会说,《弟子规》是几百年前的东西,早就过时了。但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不能丢。当我们细细阅读《弟子规》,你会发现,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统,而且与我们日常遵循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生活常规”一脉相承、并行不悖。
《第子规》倡导“入则孝”,就是要尊重、关心、体贴、孝顺父母。认真倾听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主动把我们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如实告诉父母,并礼貌回答父母的问话。我们外出和回到家时,应向父母打招呼。课余时间外出,要向家长说明去向;未经家长允许我们不要在外留宿,以免让父母担心。当我们提出的意见或要求没有被父母采纳时,我们应耐心解释、不顶撞父母、不向父母乱发脾气。
《第子规》倡导“出则悌”,就是同学之间团结合作,正常交往,真诚相待,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同学之间发生摩擦是难免的,此时,我
们应保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胸,设法及时化解、平息彼此内心的怨气。
《第子规》倡导“仁”,就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敬老爱幼,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乐于帮助残疾人,对外宾以礼相待。
“仁、爱、礼、智、信”。要在我们日常行为中体现,他是一种延续和传承,也是一种分享与创造。让我们谨记《弟子规》,让《弟子规》所传承的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时刻以《弟子规》的谆谆教导,鞭策自己的言行。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虽然其中也有封建糟粕,但更多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规则通俗一点说就是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应该让孩子从小记住,代代相传。与此相关的礼仪还有很多,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看起来好像有些刻板,但的确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还有像“尊长前,声要低,问起对,视勿移”,等等,这些古代《弟子规》中的规矩,仍然是现代求职面试、礼仪培训中的重要内容。孩子们在诵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到了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在接受思想熏陶的同时,也起到了继承传统,弘扬国学作用。
4.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小学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国粹,它承载者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人应该以此为傲。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学习的行列中。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能有更多人继承并发扬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f018e8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