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流砥柱镇边陲》,欢迎阅读!
中流砥柱镇西陲
1954年,10.5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就地转业,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掀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从此,兵团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肩负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重任。
60年来,兵团在新疆两大沙漠边缘,在边境沿线,忠实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不断丰富屯垦戍边内涵,增强屯垦戍边能力,在推动新疆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过程中谱写出一支支赞歌。 危难面前 勇于亮剑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10余万名人民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深入亘古荒原,一手握枪,一手拿镐,挖渠引水,开荒造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同时,人民解放军自觉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平叛剿匪,保护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兵团成立后,兵团人继承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垦荒造田、兴办工厂、发展工农业的同时,始终牢记“兵”的责任,提高戍边能力,在危难面前勇于亮剑,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
1960年,兵团组建了13个武装基干民兵营,5个基干民兵连。到1965年年底,兵团共组建值班民兵连466个,共5.1万余人;基干民兵连189个,共3.5万余人。 兵团民兵在政治素质、军事技术、战斗作风等方面,始终把人民解放军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兵团采取不同方式提高训练质量和应急处突能力,以增强屯垦戍边能力,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民兵武装部队。这些武装民兵和数万军垦战士遍布天山南北,劳武结合,成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稳定局势的可靠力量。
兵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先锋,哪里有破坏稳定的活动,兵团人就在哪里战斗。1958年9月至1959年6月,在平息富蕴、清河发生的武装叛乱和乌苏发生的暴乱中,兵团民兵积极参与,发挥战斗队的作用。
在1962年春夏之交发生的“伊塔事件”中,兵团临危受命,遵循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指示,迅速调集大批民兵部队和职工赶赴伊犁、塔城边境地区,协助当地政府稳定局势,进行“代耕、代牧、代管”,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兵团奉命沿边境线组建布防了58个边境团场,筑起了一道永不换防的国防屏障。
1969年6月10日,苏联军队在边境挑起事端,身怀六甲的女民兵孙龙珍在战斗中英勇牺牲。1971年8月6日,苏军携重武器侵占我鄯都克塔斯地区,阿吾斯奇牧场民兵英勇阻截,经过5天5夜的争夺,敌人退了出去。
危急关头,兵团民兵冲在最前面,不怕牺牲、抛洒热血,奏响热爱祖国的时代强音。
做中流砥柱 筑铜墙铁壁
兵团恢复建制之后,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中寻找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点,为屯垦戍边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屯垦戍边方式,主动承担“四个力量”“四个模范”和“三大作用”。
20世纪80年代,兵团加强了民兵训练的技术含量,强化了工兵、侦查、通信等专业训练,以劳养武,民兵的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疆“三股势力”活动猖獗,为此,兵团在民兵训练上更加注重反偷袭、反暴力、反恐怖训练,重点加强维稳反恐、护边联防、支援保障、抢险救灾4种力量建设,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和民兵应急指挥车辆保障,并依托训练基地实行封闭式训练和管理,开展紧急拉动演练和应急处突能力训练。 在平息1990年的阿克陶县巴仁乡武装暴乱和1997年伊宁市“2?5”事件时,兵团民兵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2001年,四师创新开展“赴边合训”,组织民兵学习边防知识,了解边防情况,熟悉联防预案,开展支边、控边、封边、反恐和处置边境突发事件训练等。此后,兵团的边境师每年都组织民兵赴各驻地边防连队,与部队官兵一起进行联防驻训,训练规模逐步扩大,训练层次不断提升。同时,兵团还在边境师实行“团包面,连包片,民兵包点”的生产、护边双承包责任制,形成“军、警、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机制,加强了边境控制和管理,为战时储备了大量合格兵员。 1988年4月23日,特大洪水冲毁了中苏界河阿拉克别克河桑德克龙口,十师一八五团民兵奋战16个昼夜,守住了祖国55.5平方公里的领土。为了彻底根除洪患,不让国土流失,一八五团加固界河堤坝,同时设立一个水文点,派老军垦的后代马军武当看水员,一守就是20多年。与马军武一样,每一位兵团人都是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 唱响“兵团精神” 提高“兵”的能力
长期以来,兵团逐步形成的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格局,已不再适应兵团自身转型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职工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期待。走“三化”建设道路,提高发展质量,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条件,才能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职能。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新疆、兵团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兵团确立了“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发展新方式,着力构建符合兵团实际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转变,不断丰富屯垦戍边内涵。2013年,兵团实现生产总值1499.9亿元,较1954年增长218倍,屯垦戍边的物质基础大幅增加;职工
群众向城镇聚集,屯垦戍边堡垒作用凸显。
在新疆、兵团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同时,新疆的稳定形势进入“三期”叠加时期。新疆稳定事关全国大局,兵团坚定不移地把维稳戍边作为根本职责。
为切实强化兵团干部职工“兵”的意识、增强“兵”的责任、提高“兵”的能力,从2011年开始,兵团积极开展全员军事训练,兵团政委、司令员,各师、团场领导及45岁以下职工全部参加军训。至今,兵团已经连续组织了4次全员军事训练活动,累计有73万多名干部职工群众参加,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兵”的素质,维稳戍边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兵团着眼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按照“系统抓建设、长期打基础、持续强能力、强力抓维稳”的思路,着眼打造一流民兵队伍,兵团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兵团民兵武装力量建设十年规划》《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戍边守防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兵团军事部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把训练基地化、维稳常态化、教育规范化、管理军事化、保障多样化、指挥一体化作为基层民兵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形成了武装工作与“三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推进的科学机制。结合兵团垦区城镇建设,兵团军事部按步骤、分区域构建新型民兵维稳戍边队伍体系,积极组织协调兵团各师和团场出资购置装备器材,并依托中心城镇建成14个集教育训练、管理保障和作战指挥于一体的训练基地,数十个重点民兵应急营(连)全部实现基地化训练。
兵团还创新队伍编组方式,在南北疆6个垦区的重点城市和边境团场建立了民兵轮训备勤连,有效提高了民兵的在位率,应急应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兵团各师和团场都建立了民兵应急营和民兵应急连,形成一支布局合理、结构科学的民兵队伍,分布在全疆各地,特别是边境沿线和“三股势力”活动猖獗之地,成为一支令“三股势力”和各种敌对势力心惊胆战的强大力量和难以逾越的屏障。
60年来,兵团不断创新屯垦戍边方式,丰富屯垦戍边内涵,增强屯垦戍边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将进一步强化、拓展维稳戍边功能,更加自觉地担当起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重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db537c856a561253d36f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