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官员的节假日》,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代官员的节假日
作者:刘建设
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12期
节假日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沿袭已久,源远流长。那么,在中国古代,在政府当差的官员们的休息情况是怎么规定的呢?
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晋代陆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三国孟康《汉书注》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告,也称急、宁和休假,这种假期一般说来都不固定。据史载,我国现在的“5日工作制”就是从西汉开始。《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5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载:“每5日洗沐归谒亲。”所谓“休沐”或者“洗沐”,唐《初学记》解释得十分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以上文献记载都说明西汉官吏每5天就有1天休息。自那时起,古代官员的假日就称“休沐”、洗沐”,意思是这些天里可以擦洗一下,打扫卫生或者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隋唐。
唐代永徽三年,国事繁扰,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此即古书谓之的“旬休”。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唐高宗“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那时官员每10天休息1天,分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又称作“浣”,即洗沐之意,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据《问奇类林》载:“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及下旬,盖本唐制,十日一休沐。”“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俸禄,甚至于罢官。“旬休”制度总体经宋、元代相以沿袭。
另外,古代官员如遇有急事不能回官署办公时,也有“急假”。如晋代规定:“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后晋时,家居外地的官吏探亲时单给路程假。政府对有功人员也单给“赏假”。这种“急假”在今天看来颇具人性化,如当个人要执行对家庭的责任时,政府的法令有相应的假期规定。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父母住在3000里外,每隔3年有30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在500里外,每隔5年有15日的定省假;儿女行婚礼时,有9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分别为5天、3天、1天的假期;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3年,如果是军职,则为100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的授衣假(古时有九月备制寒衣的习俗,叫授衣)。
以中国古代假日最为宽松的唐代休假制度可以看出,假期设立大部分还是因人、因事而休假。还没有一个普适性很强的休假制度,即任何官员每年都应该享受哪些假日休息。比起今天除了法定假日之外的100多天的周末还是较少,但是不能不看出,唐朝不愧是古代社会发展顶峰时期,其休假制度还是非常人性化的。不但在个人生日、老师的丧事以及亲人的忌日予以官员假日,而且官员在旅途中耗费的时日还要减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除了这种常规性的像星期天一样的假期之外,政府规定的还有节庆的假日。在西汉时期,在夏至或冬至的时候,官员也都休一天假。在唐代和宋代,还有分别放假1天、3天、5天或7天的大小节庆。最为重视的就是春节和冬至日,每次都放7天假。据统计,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个节庆假日,包括皇帝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各1天。宋代有54个这样的假日,但只有18天被定为“休务,”其他天大概至少还有部分时间要和平时一样办公。 元代认可16个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一开始甚至比元代还少。政府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实际上,端午和中秋也变得重要了。但是在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变化是有了长达大约一个月的春节和冬假。对于整个帝国的官吏而言,要由钦天监为他们选择十二月二十号前后的一天来“封印”。约一个月之后,要宣布来“开印。”冬假可以看做是对丧失常规性假日和节庆假日的一个补偿。
节日要放假,但并不简单地等于假日。古代官员放假,主要是不让政事影响民间的庆典活动,或者说与民同乐就是他们那天的政事。所以说,从事民俗文化活动的假日,才是节日。节日是一种全民参与的盛大庆典活动,有其特定仪式和过程,承载特定的文化价值。在过去,节日一般称为岁时节令,主要用来表达人们对于天地自然的酬答,对神灵的祭祀,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长者的尊重等,它是负载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一种民俗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ad75a26294dd88d0d26b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