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新探

2022-04-21 13:1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教学新探》,欢迎阅读!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新探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编的古诗,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不朽名篇,过去的古诗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方法单调、呆板,这样就把古诗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分解得支离破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无论是观点上还是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教学古诗,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大纲的反复学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课标下在小学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创设情趣,激发热情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以激情,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课前要导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利用多媒体呈现气势庞大的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所陶醉时,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 二、提高古诗欣赏技巧

1.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古诗的语感美。不少教师习惯于用串讲的方法教古诗,即先简单解题,然后释题,接着一句一句讲解,整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讲完了,课也就教完了。这样做往往难以把学生领入意境,学生也就难以体会作者的感情。有些诗句一看就能明意,或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时,不必强让学生说诗意,就以读代译。

2.品词析句,品味古诗的文学美。小语教材中选用的古诗,或抒情、或状物、或议论,都是作者人生态度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体,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就要帮助学生先读懂诗句。试想学生不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字面意思,又怎么能领会李白和好友汪伦的深情厚谊呢?虽然字面意思是浅显的,但它是学生进入古诗意境的基础环节。古诗中也往往因为有了一些感情色彩浓厚、个性鲜明、含义深刻的字词,才成为古今文人吟诵的佳作。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进行推敲体会,进入作品的意境。

3.展开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古诗是语言的艺术,其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它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因而必须先对诗句进行准确领会。字求其训,句求其义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应通过字、句这一中介,使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在想象中看到听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验诗人所表达的强烈感情,感受诗歌中艺术形象。

三、画演古诗,探究诗意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浓浓的思乡之情跃然其中。 四、为学始,切中关键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必问,这是思维的一般规律。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质疑的名言,它们能给人动力。像学习杜甫的《月夜》时,老师说:诗人与妻子相隔两地,思念惆怅之情处处可见……”立刻有学生抢答:他在想他的老婆!众生即笑。老师便问他:古代有老婆这个称呼吗?学生立刻有了疑问,老师随即指导他们去查阅资料,翻看网页,学生从


此学到了古代的文化民俗知识。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疑问,只要正确引导,对教学都是有益的。

五、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 六、走出课堂,产生共鸣

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优美的事物、赏心悦目的直感总能唤醒人的审美欲望和情趣。教学《咏柳》时,正是春花灿烂、杨柳依依的时候,我把课堂移到了学校附近的小塘边的柳树下,让学生深切地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学生们置身于迷人的自然怀抱中,无限春光令人心潮涌动,大家自然而然对大自然产生了热爱和向往。在春光、池柳、欢情的和谐旋律中感知柳树的形象,领会诗人借赞柳树颂春天的情感,与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它反映了时代、国家、社会教育的希望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和课程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新课程改革为着力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教育工作者必须乐于奉献,正视困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92c6ab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