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送别诗主题与意象解读

2022-12-14 10:15: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送别诗主题与意象解读》,欢迎阅读!
意象,送别,解读,古代,主题


古代送别诗主题与意象解读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难相见,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再加上人事有浮沉,人生多乖违,往往聚散无常,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文人五言诗有云: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相互欢合难以如愿,悲离之情油然而生,别离也就成了人生不得圆满的一大遗憾。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对天性敏感的诗人来说,别离则更易伤情。他们触之于怀,发而为诗,以其空灵的诗心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艺术的表现,总能道出常人所不能言的种种离情别绪,更能撼人心魄。由此,送别自然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主题。



就送别时诗人作为主客对象而言,送别诗可分为送别、留别两类。送别诗占绝对数量,留别诗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中也不乏佳作。何逊《相送》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即为留赠送行者的诗,表现了客中的惆怅情绪和江上风雨欲来的景色。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面对友人踏歌相送,诗人情真意挚地用夸张性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来。虽无感激之辞,但相谢之意却深含其中。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送别诗词大多哀伤愁怨,缠绵悱恻,表现惜别恨别之意。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萋萋满别情。惜别之意,溢于言表。刘长卿《送李穆归淮南》淮水问君来早晚,无人偏畏过芳菲。问友人何时从淮南归来,因为虽有大好春光,却无人共赏,反怕过芳菲时节。别情极为缠绵。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更写出因离别而愁情无限。柳永《采莲令》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别愁至极,痛断肝肠,幽怨悱恻,使人不忍卒读!



第二,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离别诗词中也有明朗乐观之作,以壮语慰别,表现诗人阔大的胸襟,并富含人生哲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末四句: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虽为宽慰友人之辞,但也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豁达而坦然面对离别,正由于两情长久,声息相通,虽天涯海角,也犹如相邻而居,真挚的友情自能经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而盛唐诗人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写离别可怜之辞,反而说出谁不识君的壮语,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比王勃诗显得还要从容大度,所表达出的人生豪迈达到一种极致。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行舟。把水人格化,写出爱意无限,自有一种遨游山水的飘逸潇洒。《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韵味悠长。



第三,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澈,啼鸟不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此词尽集古人离别故事。上片列举三悲鸟,鹈、鹧鸪、杜鹃;三离妇,昭君、陈皇后和庄姜故事,都极凄惨。下片举李陵、荆轲英雄故事,皆极慷慨悲壮。英雄美人辞家去国,铸成千古莫赎的恨事,作为送别言语,兼有抒发自己失意的苦闷。周止庵认为前片北都旧恨,后片南渡新恨。全词读来沉郁苍凉,虽为送别,却寄寓词人强烈的悲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化用鲍照《白头呤》中清如玉壶冰诗句,托朋友告慰家人,以比喻表明自己虽被贬而心地光明如玉壶冰一样。沈归愚认为言已不牵于宦情也,借送别表明心迹,貌似洒脱,却难掩宦海沉浮的感喟。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第二,杨柳。者,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5e0461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