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遗失题目的冷门唐诗,意境清幽,让人心向往之

2022-09-07 19:11: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这首遗失题目的冷门唐诗,意境清幽,让人心向往之》,欢迎阅读!
心向往之,清幽,冷门,唐诗,意境
这首遗失题目的冷门唐诗,意境清幽,让人心向往之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代序)》中说:“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对他来说,读书写作不需要多么复杂,只要有一间清幽舒适、让人静心的小屋就已足够。你理想中的读书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爱读书的你,一定也设想过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吧。无论什么样的书房,环境清幽安静都是必备的条件。只有让内心安静下来,才能摒弃外物的干扰,体悟到书中的真意。在《唐诗三百首》中,就有一首题目遗失的冷门诗作,写出了这种理想的读书环境,意境清幽,让人心向往之。

阙题唐·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首诗原本是有题目的,但不知何故遗失了,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在收录此诗时就没有题目,后人便以“阙题”命名。关于此诗的作者刘昚虚,很多人都很陌生。我初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还不知道其中的“昚”字怎么读。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字通“慎”,不禁莞尔,想必今人是不会再取这样的名字了。其实,刘昚虚是盛唐著名诗人,直到南宋时期还是很有名气的。宋人严羽就在《沧浪诗话》中把他和初唐四杰、王维、韦应物等诗人并列为“大名家”。他和孟浩然交谊深厚,诗风




相近,只可惜诗名不高。他的诗意境清幽淡远,我们从这首诗中就能窥见一斑。这首诗所写的是山中读书堂的清幽景致。“数间茅舍,藏书万卷。”古人理想中的读书之处,不必是富丽堂皇的高台楼阁,只需要一个清幽雅静,没有外物干扰,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才能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诗人从通往书堂的小径开始写起,移步换景,一路深入,写得自然而有幽趣。这个读书堂建于深山之中,周围云雾缭绕,通向它的道路掩映在白云之中,一路上有青色的溪流相伴。“春与青溪长”,可谓妙语,非诗家不能道出。春如何“长”呢?缘溪而行,溪畔绿草红花,处处春意盎然,乃觉溪有多长,则春有多长,且不见其终止。首



联如此写来,就已让人感到了幽深之趣和无限生机。首联从整体落笔,颔联则更加细致。因为是春天,落花并不多,不会让人觉得伤感,反而有欣喜之意。落花时不时随着流水漂来,送来芬芳的花香,还要随着流水一路氤氲下去,好像那流水本身也是芳香的。前两联看似只是信笔描绘沿途之景,但诗中的白云、青溪、落花、流水却构成了整体意象,相互映衬,融合无间,营造出了清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就算只是由茅草搭成的简易小屋,也能让人很快进入读书的状态中,在其中悠然忘机。此诗后两联围绕读书堂而写。颈联写诗人沿途观景而来,终于看到了掩映在深柳之中


的读书堂。堂门面对山路,一个“闲”字,可见来人稀少,不仅呼应了前面的幽深之意,又写出了隐舍的清静雅致,以及书堂主人的闲情逸致。尾联就书堂光影而写。“清辉”通常是形容月色的,诗人却用来指日光,日光透过浓荫映照在衣裳上,可见环境清幽至极。全诗至此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令人回味。

全诗纯为景语,无一字言情,却景中含情,情韵盎然。诗人用语自然质朴,不着痕迹,如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中所评:“此诗清



空朴古,全不见斧凿痕,趁笔随机,似浅似深,有意无意,从起到结,语语烟霞。……大约眘虚之诗,思由天出,巧从自然,故落墨毫不着色相乃尔。”自然之中又可见诗人的章法。《唐律消夏录》评此诗曰:“回环勾锁,一字不虚。”此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因“青溪”而转言落花随水,因“道由”而转言“门向山路”,因“深柳”而言“幽映”,因“幽映”而出“清辉”。每一句都遥相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在嘈杂的世界里,放一张安静的书桌。这里是诗文说,快来关注我,一起安静读书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414bc8f5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