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语文笔记

2022-04-23 03:36: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蒹葭语文笔记》,欢迎阅读!
语文,笔记
语文笔记 序号 02 《沁园春?长沙》

蒹葭

一、文学常识

诗经,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

,并沿用至今。只有题目共四五

春秋中年即公元前 1100-600 年左右的诗歌 305 首,其中 6 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 故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 、士大夫作品(雅) ,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 雅、颂 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 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 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

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兴与风、雅、颂合称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 成为《六经》(包括《诗》 、《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二、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 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是刺襄公

说。《毛诗序》 云:蒹葭, 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 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 《诗 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 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 顺从周礼, 那就宛在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 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 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 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写之事无从查实, 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

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

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 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 ( 今甘肃天水 ) 。平王东迁时, 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 又得到了岐 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 都于雍 ( 今陕西兴平 )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 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三、原文,译文

蒹葭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 溯洄

之,

白露 霜。所谓







,在 之,





一方

,那时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溯游



宛在 中央。

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

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

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

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

中的周代民

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 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 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 受压迫的处境的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蒹葭 。所谓 溯洄

之,





且跻 。溯游 白露

已。所谓 。溯游



宛在 中坻。 在水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葭 溯洄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她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之,

宛在水中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 1 -


语文笔记 序号 02 《沁园春?长沙》

四、重点字词

苍苍 :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伊人 :那人,指意中人。

白露为霜 :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所谓 :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在水一方 :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方,边。

溯洄 :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之,追寻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 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 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 :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 :(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晞:晒干。

湄: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未已 :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涘:水边。

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五、内容理解

1、分析主人公为何而忧伤,在文中哪些诗句能体现诗人忧伤的原因?

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 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这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忧伤的原因:溯

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分析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首章的蒹葭 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 越来越浓, 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

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为霜 未晞

未已 ,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 迹,说明诗人来到河边的时间之长。总之,景物的描写,呈现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 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 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 渲染了气氛, 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 怀。

3、诗人为什么要选择 蒹葭 芦苇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蒹葭的特点 : 纤细修长, 柔而坚韧 , 象征诗人对伊人的感情是柔情似水, 渝的。

4(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 (2) 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

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 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坚忍不拔坚贞不

- 2 -


语文笔记 序号 02 《沁园春?长沙》

5、这首诗一共三节,比较一下这三节诗,有什么特点?

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追问: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 12 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 近在咫尺, 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 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 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 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六、整体赏析

《蒹葭》选自《诗经 ?秦风》 ,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 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 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 访寻他心爱的人, 而那人却使人感到 行踪不定、 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

白露如霜的黎明, 白露未晞

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

又显然别有含意,如

白露未已的午前, 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 徘徊了好几个小时, 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 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 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 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

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 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苍苍萋萋

3

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

正是这种阻力, 才把牛郎和织女

全诗三章, 每章前两句写景, 点明时令, 烘托气氛; 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诗中写 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 溯洄溯游,不畏

采采的蒹葭, 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 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对于伊人

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

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 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

一遇。 蒹葭起兴, 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 即。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 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 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此外,本诗在结构上重复叠句。全诗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只是在少数地方选 用了近义词或同义词,如萋萋采采分别放在苍苍的位 又使诗作行文富有变化而无重复呆滞之感。

《蒹葭》是十五风中的一篇,可谓类诗的代表,读它《诗经》的语言美,结构美, 思想美可见一斑。

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别取代为霜,这样既做到了一唱三叹,使诗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

象来衬托,诗 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

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3648d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