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欢迎阅读!
培养创新精神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木座小学 潘国林
一个国家的进步,在于创新;一个民族的兴旺在于创新,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人类的进步之魂。世界的超级大国无不在于科技发达,技术创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也明确提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是主要学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重任在肩。有的老师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这既是教师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往大了说,是国家的悲哀,是民族的悲哀。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做法和看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优等生发现自己具有创新能力时,心里会感到很充实,信心倍增,对今后的学习道路充满希望,还会希望老师多给一些能体现创新精神的锻炼机会,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当后进生感觉到自己也有创新能力时,能体会到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的提升,从而增强自信心,有可能从这次体现创新能力为依托,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教师要有创新教学过程的准备,努力创设创新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发挥的空间,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正常发挥、超常发挥。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发挥他们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教材在大多数的单元末尾都出现带星号的题,这类题首先要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创新能力之以叫创新,就是在这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本身需要世界上没有出现过的才能叫创新,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局限性还是比较小的,只要在班上或者年级上没有出现过的,只有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也叫创新。为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在班上也不能因为某个同学的创新解题而抹杀其它同学的创新思维。在解决星号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方法,解题过程写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由老师检查,其它同学继续解答。当大多数同学有了自己独特的答案时,老师再作讲解,明确哪些同学的解题过程、解题方法具有创新性。
教师还要努力营造创新环境,通过讲创新故事,创新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找到规律性,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只有能够自己找到规律,这是创新的前提。比如:计算下面每一列的前三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根据规律直接填写其它各题的得数。
33×37= 22×28= 34×36= 11×19= 43×47= 32×38= 44×46= 21×29= 53×57= 42×48= 54×56= 31×39= 63×67= 52×58= 64×66= 41×49= 73×77= 62×68= 74×76= 51×59= 老师肯定知道它们的计算规律,如果只是老师把规律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就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生的意识,更谈不上创新思维了。如果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寻找规律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先计算一列的前三道题,再认真观察规律(十位相同,个位相加得十。计算结果是十位相乘加十位得百位和千位,个位相乘得十位和个位不满几十的十位补零),填写后两道题的得数,最后再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验证,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同时也会再后面三列的计算中主动寻找规律,利用规律,使计算变得迅速。这是一种创新意识,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学生产生成就感。
在教学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练习: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请写出来。3+3+3+2_____ 2+2+2+2+2_____
5+5+5+5+5+5_____ 8+8+2+5______
3+2+1+3_____ 4+4+4-3______这道题初步看来,只需要做两道,即:2+2+2+2+2_____ 5+5+5+5+5+5_____其它的都不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仔细看题,这道题是可以深究的。3+3+3+2_____是可以改写成3×3+2的,8+8+2+5______也可以改写成8×2+2+5的。依此类推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了体现。老师还可以继续提问:这些加法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吗?看谁更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我静等待同学们的成果。这时大家纷纷开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当有学生写成乘减算式时,老师要加大表扬力度,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大家借鉴。一次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开始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2f0a2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e.html